- 沙马拉毅
彝族民间长诗是彝族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现实性强的长篇散文故事 ,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对《阿嫫妮惹》、《阿诗玛》、《珠尼阿依》三部长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揭示它们如何艺术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学创作智慧和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2002年S4期 1-5+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7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巴·苏和
20世纪中国蒙古《格斯尔》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后期和 60年代前期。 8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格萨 (斯 )尔》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蒙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蒙古《格斯尔》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蒙古《格斯尔》产生时代和版本研究、来源研究、变异本研究、民族特色研究、格斯尔风物传说研究、主题和艺术研究以及蒙古《格斯尔》在蒙古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尤为突出
2002年S4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3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正国
叙事学方法是 2 0世纪早期萌芽、五六十年代逐步走向成熟的形态学理论 ,它通过探索民间故事和其他文学文本的角色模式与叙事程式 ,来挖掘其深层的故事结构 ,并从结构形式中呈现其文本意义。文章运用这种方法来解读独龙族童话《老虎同火赛跑》 ,认为其原型叙述和角色模式所展示出的深层结构是强与弱的辩证对立 ,同时故事的原初形态还应包括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古神话母题即“神人之辩”母题 ,寓含着用火文明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2002年S4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谢亚平
生存繁衍是土家人在险恶的生态环境中久远吟唱的主题 ,在为了生存的抗争中 ,既表现了敢于征服自然的百折不回的崇高民族精神 ,又反映了人性的软弱、自私、封闭、保守。人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同时还须与人性的弱点作斗争。民族每向前跨越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那些无畏的开拓者超越时空的生命感召 ,拓宽了民族的生存之路 ,唤醒了狭隘民族意识的凝重升华
2002年S4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经武,陶镕
《战争和人》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对西方话语强权回应的个例。但本土文学自我确认的焦灼 ,使小说在民族化文学营造成功的同时 ,也出现偏离现代中国文化言说体系而皈依传统文言的失误 ;个人亲历的体味与作者政治意识 ,是构成作品“史诗性”表现瑕瑜互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作品得失的分析 ,对当今中国文学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思考
2002年S4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星映
2 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传统断裂 ,古典的理论形态被西方文论话语系统切换 ,文学理论的观念、范畴、研究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 2 0世纪末当我们面临“全球化”的对话时代 ,痛感文学理论的“失语”。中国古代文论更切合文学的具体可感的属性 ,更切近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深入发掘梳理 ,准确阐释转译 ,大力普及推广 ,使中国学者能够掌握古代文论的范畴体系 ,以此与西方学界对话 ;并在此基础上将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的理论范畴、表述方式、体系建构加以比较 ,精心选择 ,择优组合 ,融会贯通 ,是 2 1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2年S4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殷满堂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 ,认为 ,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 :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 ,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 ,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 :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 ,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 ,加以整合 ,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 ,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2002年S4期 28-32+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毛克强
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先进文化的人文资源的支持 ,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同时 ,反思国民性的文化劣根 ,使其社会人物的种种卑劣文化心态昭然若揭 ,无疑是小说家们的社会责任。近些年来的小说创作 ,展示了作家们深厚的功底 ,他们娴熟的文笔和深沉的描述 ,对现实中人们的奴性、皇权性、权贵性、小农性、小人性和守财奴性等文化劣根孳生的种种心态 ,作了深刻而尖锐的揭示
2002年S4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南珊
从叙事艺术视界来看 ,这部小说特定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叙事方法分别寓含了一统观念、整合意识、理性色调、崇正观念 ,其本色的叙事方式和淡雅的艺术特色昭示了故事文本的叙事美学价值标向
2002年S4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天行
抗战时期政治和文化水乳交融。抗战文化具有多元性 ,建立的基础是多元政治。多元必然带来相互间的碰撞。抗战文化的主流是以郭沫若为旗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2002年S4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彭体春
焦氏是曹禺剧作《原野》中的人物形象 ,也许因为焦氏与焦大星是显然的母子关系 ,人们很少就此发表观点。事实上 ,本文认为这种关系并非如此简单 ,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针对这种母子关系的新诠释 ,认为焦氏形象是寡母与儿子关系框架内的特殊类型———错位型寡母
2002年S4期 49-5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2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晓蓉
新时期散文的新辉煌 ,应归功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散文创作座谈会”和“我与散文”大讨论唤起的散文创作思想解放意识的觉醒 ,更应归功于散文界敢于突破“形散神不散”的束缚、勇于在散文“消亡”声中亮出“崛起”论的主张、勇于参加“大散文”与“艺术散文”之辩
2002年S4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晓华,邱艳萍
在 2 0世纪 40年代 ,丁玲的创作发生了艰难的转向 ,她在延安时期的短篇小说《夜》是较为典型的一篇。本文通过对《夜》中主角何华明及作家本人的详尽心理解析 ,试图寻找丁玲创作发生转向的深层原因 ,并进而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在这一阶段发生转变的一些情况
2002年S4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临川,徐希平
本文是罗庸先生为西南联大中文系学生讲授唐宋文学研究课的记录稿 ,罗先生对唐代传奇文、俗讲及其它俗文学、曲子词等三种新文体的得名、起源、与其它文学形式之关系以及其对于推动文学发展进步之特殊意义和影响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资料丰富 ,论证翔实 ,切实体现其不尚空言、力戒虚泛的治学态度和另辟蹊径、注重创新的学术眼光
2002年S4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黎明
对于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社会来说 ,降雨量是否适宜决定着农业收成的丰歉 ,并进而对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农业巫术中的降雨术始终十分重要。这些巫术经过长期演变 ,最后几乎定型 ,而这一点在宋代的民间巫术中有充分的反映
2002年S4期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冯勤
北宋是一个被称为中国近世之开端的特殊时期 ,在文化领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气象—市民文化的空前繁荣 ,本文欲就这一现象及其与士大夫审美趋向转化之内在联系作一番透视。
2002年S4期 69-71+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5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陈秀兰
本文考证了敦煌变文中“五轮投地”一词的语源 ,认为它是梵文panca -mandala -pranama的意译 ,并从汉文佛典中找到用例
2002年S4期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国军,王发国
吴文治教授主编的《宋诗话全编》 ,继《明诗话全编》(1997年 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后 ,迅速于 1998年 12月面世。这两种卷帙浩繁的诗话著述的问世 ,意义深远。但是 ,参编者众 ,数近 3 0 0之多 ;素质不一 ,颇有良莠之别。既“全”且“准” ,谈何容易。因此 ,不“全”不“准”处 ,往往得见。《宋诗话全编》点校之错 ,较《明诗话全编》为少 ,本文即对《宋诗话全编》部分《解题》之误漏作出举正
2002年S4期 73-76+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眉江
宋代诗人创作的许多昭君诗 ,各以其侧重点表现出一股风云之气。即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面对艰险的旷达胸怀 ,以及他们深沉的历史意识。这股风云气源于宋代诗人在诸如文官政治、尚文轻武、道学思想等因素所构成的社会大环境下 ,形成的强烈的现实责任感与功业思想。而昭君所以能被选作这股风云气的载体 ,就在于这一历史形象本身富有风云气的因子 ,她的命运获得了宋人的认可 ,引发了诗人们的共鸣。本文正是在对这一现象加以揭示和具体分析之后 ,进一步探讨了这股风云气的成因以及这些诗人选择昭君做载体的原因。
2002年S4期 77-80+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鸿
2 0 0 2年 9月 2 8日是我国从古至今 ,史无二人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195 8周年的诞辰。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先师 ,笔者根据史料的大量记载 ,结合今天的教育理论 ,对孔子教学过程中关于教师思想观点的论述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评析 ,以期求得同行的批评与指正
2002年S4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曾林,蔡华
本文从梳理《庄子·齐物论》从“吾丧我”到“物化”的行文结构出发 ,把握庄子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意 ;并进一步总结出此文从“齐是非”到“道通为一”的思辨逻辑 ,齐物论首先在于“齐是非” ,“齐万物”是“齐是非”的深入 ,“道通为一”是齐物论的根基
2002年S4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95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俊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 ,阐述了自己对词的流变及其艺术方法的看法和主张 ,并且特别强调词的音乐性。她提出“词 ,别是一家”之说 ,“词必协律” ,从李词的内在音乐美来谈 ,包括 :一、注意选韵 ;二、有时使用句中韵与旁迭韵 ;三、有时利用双声、迭韵、迭字、舌齿音等 ;四、注意选“声” ;五、重视节拍。
2002年S4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67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力
新时期的城市电影创作是围绕着一个二元对立的模式建构的 :从两种政治势力、新旧观念、体制到转型期两种文明冲突盖是如此。在第五代“新潮电影”的冲击下 ,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开始裂变和破碎。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新都市电影”中 ,在对现实生活与人生百态的摹写中 ,中国城市电影开始展示出多元的现实“状态” ,这是其在整体上成熟的标志
2002年S4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峻冰
世界电影的崭新发展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电影艺术史的分期。鉴于以往的结论多止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且对1945年后的世界电影的描述较为粗略、混乱甚至错误 ,本文在考察大量世界电影作品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基础上 ,将一百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形成时期 (1895 - 192 7)、成熟时期 (192 7- 1945 )、变革时期 (1945— 1967)、振兴时期 (1967以来 )。在指出如此划分的原因的同时 ,对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的主要电影流派、电影思潮进行了较为客观、清晰的描述
2002年S4期 97-10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41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滑静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 ,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 ,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 ,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 ,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 ,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2002年S4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8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华明玲
肖邦的骊祖卡舞曲最能体现其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特色 ,玛祖卡是把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原始舞曲加以提炼 ,把这些农民舞曲彻底融化在艺术音乐的样式中 ,用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颖的形态及内容 ,按照自己自由奔放的意向而作 ,充分展现出这位波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强的表达能力
2002年S4期 109-110+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鉴昌
郭沫若是自觉攀登莎剧高峰 ,而又善于消化创新 ,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国现代戏剧家。他于 1942年创作的《孔雀胆》 ,在选材和立意方面 ,很像“中国式的《奥赛罗》”。仅看两剧所显示的爱情真理 ,便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内涵包括 :主体的致命弱点是爱情的内部蛀虫 ,旁人的自私破坏是爱情的外部敌人 ,个人荣誉和政治愚忠是爱情的障碍物
2002年S4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蜀玉
比较文学的定义一直是困扰比较文学界的几大难题之一。本文试图提出 :在多元文化、反逻格斯中心主义、解构知识话语的语境中 ,逻辑的、思辨的、有中心地位的“定义”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诗意的体验 ,规范的逾越 ,人类情感的演义 ,是世界文学交响乐
2002年S4期 116-117+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卫东
传统基督教家庭背景给予福克纳以深刻的影响 ,他在作品中使用了许多他熟悉的基督教原型 ,极大地丰富了他作品的内涵。作为福克纳的优秀小说之一 ,《老人》也使用了基督教原型 ,但它在基督教原型使用上比其它作品更具系统性 ,表现出更鲜明的特色。该小说中的洪水原型预示着人类命运中的悲剧性因素 ,挪亚方舟原型预示着人类凭借自身高贵品质和不朽精神力量可以战胜或超越命运中的磨难 ,而基督复活原型则预示着人类拥有永恒的希望。它们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原型体系 ,表现了福克纳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2002年S4期 118-120+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英
玛格丽特·劳伦斯在短篇小说《鼓王》中清晰地勾勒出宗主国文化与土著文化相遇、浸润、相斥、决裂的走向图 ,对这个过程中两种文化的代表在不同情形下不同心理态势的剖析表明文化误读带来了外来强势文化与土著文化的短暂共存 ,然而前者对后者殖民化、边缘化的征服欲望导致弱势文化为维护自身整一性而进行的不断抗争。宗主国文化暂时的中心地位最终被看似柔弱而坚韧不屈的土著文化成功消解 ,不得不离开这片理想“家园” ,而两者在撞击后也演绎出了耐人寻味的后殖民文化
2002年S4期 121-12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杜龙芳
《双城记》的情景以法国革命作为历史背景 ,描述了受剥削和受压迫的人民起来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的必然性。《双城记》故事情节生动紧凑 ,环环相扣。
2002年S4期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5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卯轩
理性主义奠定了以立法为圆心的法典中心主义的法治进路 ,其思想资源是自古希腊开端的实在法与自然法分离的自然法思想传统 ,它促成了近代法治基本结构和观念的形成 ,法治的普世主义和浪漫主义也由此而生 ;而历史法学、社会法学直到后现代法学则在质疑法典中心主义法治观基础上 ,进一步将实在法分裂为法与“活法” ,在降低立法重要性的同时铺展了更为开阔的法治进路。法治的重心转移到了活法。立法的性质和原则在变迁中的法治语境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
2002年S4期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62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古立峰,周洪波
中国刑事程序法治化改革举步维艰 ,职权主义的取向难以有效改观 ,就其原因而言 ,一般认为是由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所决定 ,但在作者看来关键是因为在模式认识论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误区。在刑事程序中犯罪控制的效果与职权行使的自由度不是一种正比关系 ,必须要注意职权主义在诉讼模式中的限度
2002年S4期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将会参与更多的国际经济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国际技术转让行为将是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形式。在具体实施合同中我们将会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 ,其中“限制性条款”就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应对的重要挑战
2002年S4期 141-14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军,刘涛
确立刑事判例制度 ,要求我们必须在肯定现有法律模式和价值的同时 ,重新审视刑事判例的法渊地位 ,本文分别从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与法律多元理论两个方面对刑事判例的法渊地位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 ,作者认为对刑事判例法渊地位的认识应当全面 ,既要考虑到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刑事判例不可能具有法渊地位这种实然状态 ,又要考虑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多元思维的成熟 ,刑事判例应当逐步具有法渊地位这种应然状态。
2002年S4期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学沛
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对法学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司法考试并不应成为法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法学教育应既能适应司法考试的要求 ,更能保持自身独有的特性 ,肩负起国家法制进步之根本的特殊使命
2002年S4期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莉莉
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关键是从客观上认定行为人的侵权行为。要在学术论文侵权案中确认行为人的侵权行为 ,应当依据“表达和思想融合”的理论 ,将学术论文的表达分为受保护的表达和不受保护的表达 ,同时 ,考虑到著作权法的法律实质 ,在非“合理使用”情况下 ,对原告作品中的非“公共领域”思想观点形成保护 ,以保护原文作者的人身权利。在确定了被保护范围以后 ,经过分析、过滤、比较三步骤进行实质相似认定 ,以认定行为人的侵权行为。
2002年S4期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彭丽容,乐岚
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夫妻财产关系的动态流转越来越多 ,为保护交易安全 ,保证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 ,应明确夫妻双方在处理家庭事务时的处分权限 ,确立夫妻在家庭事务上的代理权 ,包括日常家事代理权和重大家务代理权
2002年S4期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56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罗建,陈红莹
反担保制度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 ,由债务人向第三人提供的确保第三人追偿权实现的担保制度。本文评述了国内外反担保制度的立法情况 ,论述了反担保的基本特征、种类、成立要件与效力范围 ,并探讨了我国反担保制度适用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
2002年S4期 156-159+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0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骏
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一项有益经验。由此 ,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并赋与其监督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然而 ,独立董事的引入势必产生与现存监事会制度的协调问题 ,皆因其二者源于不同法律传统 ,简单移植冲突在所难免。对此 ,从强化我国上市公司监督绩效的思路出发 ,应明确独立董事与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关系 ,划清二者权限 ,充分保障其职权的行使 ,从而确立二者间正确的关系架构 ,以使两种公司监督制度协同配合 ,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的行为 ,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监督乏力的状况
2002年S4期 160-16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广斌
从证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证券市场中的禁止行为及其责任追究制度等几个方面的分析、阐述 ,来揭示证券法对股东权利的保护与救济。
2002年S4期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杜生民
我国的法治道路是政府推进型 ,即依靠政府的强制力量推行法治 ,以期克服法治化进程中的动力不足问题 ,但在法治实践中 ,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和代价 ,这正是我们在法治实践中应该思考和解决的
2002年S4期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秀玲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 ,创始于 19世纪末期的美国 ,很快为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接受 ,并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发展。创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可以说是法制文明进步之体现 ,但是公司人格否认原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主要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由于把握了公司法人制度精神方面的准确性 ,其适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公司人格被滥用而产生的实际问题 ,对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保护社会交易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002年S4期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玉梅
生育权是决定是否生育以及如何实现生育或不生育的权利 .计划生育对生育权既构成一定的限制 ,也与之有内在的统一性。为了尊重子女 ,对他们负责 ,在我国现行法律架构中 ,生育权的主体以作为夫妻的公民为宜 ,因而生育权属于配偶权的组成部分 ,夫妻平等享有。生育权是生育决定权、生育请求权、生育方式选择权和生育知情权等具体权利的有机统一 ,有的为夫妻同等享有 ,有的则不对等地享有 ,以实现事实上的平等
2002年S4期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935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付琴,廖瑜
从《婚姻法》第十条关于未到法定婚龄婚 ① 绝对无效的规定 ,到《司法解释》第八条关于无效婚姻在法定阻却事由消失后转变为有效婚姻的规定 ,反映了我国对无效婚姻的态度从侧重于法律的制裁性和严肃性 ,到侧重于法律的现实性和对当事人利益保护的转变。作者在肯定《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合理性的同时 ,指出其不足之处 ,以期进一步完善无效婚姻制度。
2002年S4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斌
刑法第 2 0条第 3款确立了特殊防卫权 ,对此要从法条内部的关系和立法精神来理解。其实质是一个提示性规定 ,其内容属于刑法第 2 0条第 1款的一部分 ,并受第 2款的限制 ;它并不是多余的法条 ,蕴涵着深刻的立法精神。一方面它鼓励公民勇敢地同犯罪作斗争 ,这并不会导致防卫权滥用 ,因为特殊防卫权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它提示司法人员调整执法观念 :不要再轻易地把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案件定为防卫过当 ,也不应要求防卫人承担行使特殊防卫权的举证责任
2002年S4期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建红
“软条款”是否属于刑法第 195条规定的信用证诈骗罪之“以其他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 ?目前普遍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 ,本文从信用证特别是软条款信用证的运作实务出发 ,指出软条款信用证不具备诈骗罪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的客观条件 ,因而不属于信用证诈骗罪的一种犯罪方式
2002年S4期 190-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哲
完善的司法制度和体制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而司法独立是完善的司法制度和体制的应有之义 ,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双向互动关系的剖析 ,说明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对实现我国司法公正 ,司法走向独立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2年S4期 193-19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常良
消费者针对第三人损害其安全权的事实 ,可以基于经营者违背合同法的附随义务行使请求权。本文通过具体个案及法律对经营者注意义务的规范来揭示经营者的注意义务特征及其衡量标准
2002年S4期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4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邵龙宝
建构中国经济伦理体系必须要考察其“路径依赖” ,即改革前计划体制下和几千年的文化背景这个“新老传统” ,它对当下经济活动和建构新的经济伦理体系既是动力效用的文化资源又是造成问题和障碍的消极因素。本文揭示了政府行为企业化与政府官员计划体制职能观 ,权力商品化与官本位观念 ,市场信用危机与“传统信任特性” ,民营企业的发展障碍与“家文化”负效应等经济伦理问题与“新老传统”消极影响的相关性
2002年S4期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俊哲
张岱年先生的哲学思维方法论是多元主义和重点论的统一 ,还包括各种思维方法相互为用 ,互为补充的思想。哲学思维方法的多元是指体验、分析、会通、归纳、演绎和直觉等 ,哲学方法的重点是辩证法和逻辑分析。张岱年先生的哲学思维方法是他深入考察古今中西哲学方法 ,以及在此基础上综合创新的产物 ,其中蕴涵着值得充分肯定的合理性和独到的见解 ,也有着尚待进一步完善的不足之处
2002年S4期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一多,孟昭勤
竞争是人类的本性 ,故人类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特有的智力、社会组织以及资源和财富的私人占有制形式激发出人类广阔的需要、强烈的贪欲和对生存资源的占有欲。这些需要、欲望和相应的社会制度的结合 ,导致了人类社会内部空前激烈的竞争。竞争加快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生产力前进的步伐 ,从而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 ,由于人类竞争已超越了自然竞争的限度 ,打破了自然和社会的生态平衡 ,因而使人类社会、个体和自然界均承受了过大的压力、风险和危机。在恶性竞争中 ,社会对抗增加 ,社会关系恶化 ,社会危机增大、社会安全感降低 ,大量人类个体失去心理健康 ,自然界生态遭受巨大破坏 ,并反过来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 ,充分认识竞争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并采取积极的社会手段来克服竞争的不良后果 ,对于刚刚进入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2002年S4期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殷明
现代新儒学发端于上世纪 2 0年代 ,在 80年代后其影响日渐扩大。现代新儒学实质是一股人文主义思潮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背景。一般认为 ,现代新儒学产生缘于对“五四”精神的回应。“五四”时期 ,民族的深重危机唤起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产生了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主义 (马克思主义 ) ,要求以西学重建中学 ,以现代革新传统。与此相对应 ,出现了文化保守主义阵营 ,现代新儒学就是其代表。在当时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代表的激进主义、以现代西方思想为主体的自由主义和以现代新儒学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 ,是中国大陆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流派。三者既相互争论、批评 ,又有相互协作、支持 ,都为中国文化的重建作出了的努力和贡献。新儒家们主张中西融合 ,并不一味复古 ,他们努力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有生命力的部分 ,加以创新 ,使之与现时代对接。他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传统、马列、西化三者的“健康的互动”
2002年S4期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裴,潘显一
张志和是中唐著名的诗人、隐士 ,他的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道教精神 ,但从未进入道教美学研究的视野 ,这在中唐文人中极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其“暂有”与“长无”的审美时空观、“玄真“的道性之美和审美心态的分析 ,展示其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2002年S4期 21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荣华
目前意志研究存在如下缺陷 :内容贫乏 ,范围狭窄 ;内容粗浅 ,缺乏深层研究 ;有明显的方法缺陷 ;意志品质培养乏术 ,以及其它缺陷。可采用 4个对策来推动意志研究 :多开展微观的分析性研究 ;深入研究意志在人的学习、生活、事业成功中的作用机制 ;开展意志发展规律及意志测量的研究 ;开辟意志研究的特色领域。
2002年S4期 224-22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1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朱珏华
传统逻辑中对对当关系的讨论是针对主项存在的命题而言的 ,对主项不存在的命题就认为不存在对当关系或不存在某些对当关系 ,而不加以讨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不符合逻辑学的形式化、规律化实质 ;就形式逻辑而言 ,主项不存在的命题之间同样存在对当关系
2002年S4期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林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在的政治思想丰富完整而且影响深远 ,其独特的政治观念自成体系 ,并为许多时期统治者所接受。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它的“与世迁移 ,应物变化”值得探索与借鉴。
2002年S4期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桂红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建筑对佛教在汉地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佛教在汉地的传播 ,与修建佛教寺庙建筑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
2002年S4期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87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凤鸣
“小国寡民”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 ,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里 ,国之大小与民之寡众皆为相对的 ,其中似乎原始落后的现象 ,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因此 ,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 ,而应进行系统辩证地分析 ;更不能用今天的国家概念来解释“国”的意义 ,其实它是指自给自足淳朴和谐的小农社会 ,是一首静中有动的田园诗
2002年S4期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4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唐晓阳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己呼唤出来的代替者或继承者 ,也就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挥一分 ,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就成熟一分 ;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是发挥 ,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就越趋于成熟 ;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殆尽之日 ,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完全成熟之时 ,这就是“两个必然”全面实现之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思想。经济全球化虽然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导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但它的归宿一定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
2002年S4期 2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宁金和
反对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要根本遏制进而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找到其根源至关重要。本文认为 ,民族矛盾上升 ,种族宗教冲突加剧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新科技革命成果被恐怖分子利用 ,国际事务中的诸多不公正现象 ,世界处在变革时期 ,正是当代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和赖以生存的条件
2002年S4期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向纯武
本文追寻的是 2 0世纪中国大陆地区晚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190 0年至 193 7年 ,广播尚未普及 ,能每日影响市民生活的是日报 ,作为填补日报出版后空当时段的晚报 ,主要的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消遣娱乐服务 ;二、193 7年至 1949年 ,经受战争洗礼的晚报 ,把“抗日”和“民主”作为自己宣传的两大主题 ,这是中国晚报的一大进步 ;三、1949年至1982年 ,旧时代的晚报升华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晚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晚报因广播普及而无须填补空当时段 ,它是日报的补充 ;四、1982年至 2 0 0 0年 ,投身改革大潮的中国晚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积极与各种媒体竞争 ,创造了报界的辉煌业绩 ,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晚报现象”。
2002年S4期 251-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凌兴珍
高校文科学报普遍存在着编辑职责宽泛、劳动技能与价值错位、劳动监督管理困难、劳酬量度失衡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高校文科学报的发展和学报编辑队伍的稳定。高校主管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对编辑劳动特性认识不清 ,各高校文科学报缺乏相应的编辑劳动使用与管理细则等 ,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编辑劳动的特殊规律 ,在编辑劳动使用管理过程中 ,有关管理者应遵循编辑劳动负荷适度、质量规范监查、劳酬量度公正、劳动制度约束、编学相长等原则
2002年S4期 260-26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阎现章
出版策划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崭新出版观和新实践形式 ,其发展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当代出版业的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 ,并体现着和反映着出版产业的进步程度 ,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促互动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 ,出版策划学说理论的创建 ,是我国出版理论创新和出版产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 ,只有正确认识出版与策划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在实践中来拉近出版与策划之间的距离 ,才能释放出策划的巨大能量 ,创造出新的出版价值 ,形成各具特色的出版品牌
2002年S4期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唐英,肖尧中,陈灿平
理论界对我国媒介产业化的提出和深入研究 ,一直是跟媒介产业化的现实紧紧相连的。然而 ,迄今为止 ,尚无人对此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 1996年来 ,媒介产业化研究实际上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传媒学界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 ,众说纷纭。其中 ,黄升民先生于 1997年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媒介产业化”的问题。张金海认为 ,媒介的产业化是在保证切实履行媒介作为“社会公器”的重大社会责任的前提下的产业化。喻国明先生认为 :传媒领域的游戏规则必须为资本的规模化运作提供必要的体制创新空间。从这些研究成果中可以析出三个论题 :“该不该产业化”、“如何产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2002年S4期 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5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激
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策划工作不仅要适应和满足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而且要为党和人民占领好这块意识形态阵地。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策划中要坚持特色 ,树立品牌。出版策划要以市场为导向 ,做好市场调查 ,对出版前景和热点进行分析和预测。出版策划尤其要关注优秀文化成果的积累和建立 ,要使各类优秀教材和精品出版物品牌突现
2002年S4期 27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筱芳
伍子胥的事迹最早出现在《左传》中 ,《左传》到《伍子胥变文》 ,是从史书到文学作品的改变 ,伍子胥则由历史人物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本文以《左传》为本 ,兼及其他文献 ,探讨《伍子胥变文》的历史真实性。文章认为《伍子胥变文》的内容许多与历史事实相违或为史实所无 ,至多算是七虚三实。作者突破了忠君观念和家族血缘观念的藩篱 ,以正义和道德作为评价人物的唯一标准 ,美善击败丑恶、弱小战胜强暴是作家构思文学情节的尺度 ,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明确
2002年S4期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48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骏翬
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对隐逸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安土乐天 ,安贫自得的生活情趣 ;(二 )特有的天人意识 ;(三 )重生意识。这三方面在中国传统隐逸文化中得到了极鲜明而突出的体现 ,并成为其重要内容。由此表现出二者之间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
2002年S4期 279-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胡昌升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视角 ,分析了战国末年至秦朝法治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历史必然和内在逻辑 ,阐述了法治走向极端后开放性道家的治世思想成为汉初统治者的必然选择 ,解剖了西汉中叶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归宿及其儒术凸显的根源。从而揭示了秦汉之际儒、法、道三家在治世中呈现递嬗现象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2002年S4期 285-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叶正茂,陈岗
黄宗羲《学校》一文所包含的主要教育思想 ,如公其非是于学校 ,民主推选郡县学官、太学祭酒等 ,都具有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对这些思想进行梳理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2年S4期 290-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永春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阶段 ,他不仅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而且较早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形成自己的理论这一历史任务 ,并为之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此外 ,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的思想较早形成正确认识 ,也是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贡献之一
2002年S4期 293-29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61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孙绍振
现代写作学学科话语的最高理想是哲理性与操作性的统一 ,即理论的深刻性与实践有效性的统一。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中由“写作秩序论”、“写作美学”、“写作文化学”、“写作思维学”“写作智慧论”、“写作措辞学”等高度原创性理论构筑的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体系 ,基本达到了这一学术境界。这样 ,这套教程便成了中国当代写作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建筑
2002年S4期 298-302+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07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董秀芳
主谓式复合词是从主谓短语降格而来的 ,其能产性较低 ,这表明主谓式短语较之其他短语更难成词。主谓式复合词成词要受到句法语义方面的一些制约。从句法上看 ,动词成分不能是及物的 ;从语义上看 ,主语成分主要是无指的无生名词 ,在语义角色上是当事而不是施事 ;谓语成分在语义上具有不可控和非完成的特征。本文利用及物性理论和原型理论以及句法与词法之间的相关性对存在这些条件限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2002年S4期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917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邵文利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汉字异体字整理方面的惟一标准 ,几十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 ,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一般交际交流、整理排印古籍和中文信息处理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应避免在新的规范标准中重现
2002年S4期 308-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太康
本文从“了”的教学入手 ,分析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模式 ,以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以句法结构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句法结构、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求在语法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2002年S4期 3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刘海燕
本文主要对“所”字短语的语法结构进行探讨 :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在《现代汉语》(修订二版 )中对此短语定义的阐述、结构的分析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这为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此笔者把它提出来进行探讨 ,并以此就教于各位专家和广大读者
2002年S4期 314-316+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娅曼
新编撰四川方言志语音志存在记录方音体系不完备、不准确、不规范 ,以及方音特点未得到记录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到方言志的价值。问题的出现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可通过六表完备和协同配合加以解决
2002年S4期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晶,吕长弘
利奇根据英国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六条礼貌准则 ,顾曰国根据礼与礼貌的联系归纳了中国式礼貌的五个特点 ,并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作了对比。本文就顾文中提及的礼貌原则中的同情一条作了进一步考察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论证 ,提出同情准则作为一条准则也适用于现代汉语。但是 ,同情准则在汉语中的体现与在英语中的体现不尽相同 ,这与两种文化和习惯相关
2002年S4期 319-32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翃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 ,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调整语句结构 ,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的句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形式为出发点 ,探讨英汉翻译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2002年S4期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61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谢敏
谚语属熟语中已经定型了的语句 ,它广泛地流传于民间 ,是民间文学中的明珠。其特点是语句精炼、顺口易诵、寓意深刻。绝大多数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和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 ,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着重介绍了谚语的历史、分类及特点。并简要说明了翻译时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供读者参考
2002年S4期 325-328+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65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旭宝,程放明
在汉语和日语的语言表达中 ,方位词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 ,其语言功能不容忽视。汉语和日语都各有一套完整的方位词系列 ,而且 ,由于日语的方位词基本都由汉字构成 ,所以从结构上看 ,汉语和日语的方位词系列非常接近。一、方位词的类别与构成 ;二、方位词的作用
2002年S4期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聂星超2002年S4期 33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舒大刚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起发的“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儒家“德治”理论和儒学“以德治国”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讨论 ,就一些学术问题在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2002年S4期 33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涂鸿,彭秀坤
2 0 0 2年深秋于中国长沙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 ,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 ,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大会主要对 2 0世纪 40年代文学与新中国建立后的“十七年文学”在新文学史上所发生的根本性嬗变与转型的动因以及两段文学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并特别关注以前学术界忽略了的一些问题 ;大会还对沈从文与胡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
2002年S4期 339-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小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 12届学术年会 ,具体研讨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当代文学的新格局、新变动 ,提出了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新课题、新任务 ,以及加强新世纪当代文学学科意识与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推进了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文学现象的认识
2002年S4期 34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蒋彬,杨明伟2002年S4期 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