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辽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关涉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关涉民族团结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将意识形态系统的四个逻辑体系即“价值-观念体系”“认知-解释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和“行动-传播体系”,作为切入点来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结构,并紧扣这四个维度探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可为之径。
2023年11期 v.44;No.38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19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辽宁;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关涉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关涉民族团结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将意识形态系统的四个逻辑体系即“价值-观念体系”“认知-解释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和“行动-传播体系”,作为切入点来解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结构,并紧扣这四个维度探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可为之径。
2023年11期 v.44;No.38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119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勇;杨荣涛;成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央提出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重大命题,对我国西部省份考验尤为巨大,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讲话中强调四川“要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上把握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这个要求蕴涵丰富,既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又有着安边与经营周边战略新指向,内含“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底蕴,即四川在全国尤其是大西部(包括西南、西北)的政治地理枢纽无可替代,应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潜力,以四川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安全,策动西藏、青海、甘肃、云南、陕西的发展和稳定,发挥兼具经济地理枢纽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中继阶段,担负起“战略要地”应有的重任。
2023年11期 v.44;No.387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孙勇;杨荣涛;成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央提出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重大命题,对我国西部省份考验尤为巨大,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发展和安全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讲话中强调四川“要从治国、安边、稳藏的内在关系上把握四川涉藏地区同全省全国大局的内在联系”。这个要求蕴涵丰富,既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又有着安边与经营周边战略新指向,内含“国家战略大后方”的底蕴,即四川在全国尤其是大西部(包括西南、西北)的政治地理枢纽无可替代,应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潜力,以四川高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安全,策动西藏、青海、甘肃、云南、陕西的发展和稳定,发挥兼具经济地理枢纽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中继阶段,担负起“战略要地”应有的重任。
2023年11期 v.44;No.387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云;柴玲;
“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向心性、凝聚性、和谐性三个维度上的高阶状态,回答为什么要“融”、什么是“融”、如何实现“融”等问题对于民族工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具有积极意义。以“融”为导向是党的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融”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为着眼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着力点,以打造立体纵横的共同体纽带为着手点。新时代民族工作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固物质联结、润化共有精神入手,不断增强向心性、凝聚性、和谐性,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2023年11期 v.44;No.387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6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云;柴玲;
“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向心性、凝聚性、和谐性三个维度上的高阶状态,回答为什么要“融”、什么是“融”、如何实现“融”等问题对于民族工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具有积极意义。以“融”为导向是党的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融”以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为着眼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着力点,以打造立体纵横的共同体纽带为着手点。新时代民族工作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固物质联结、润化共有精神入手,不断增强向心性、凝聚性、和谐性,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2023年11期 v.44;No.387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下载次数:6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志翘;
当前美国科学家再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心脏对于大脑具有控制功能,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数千年前我国古人就提出的“心主神明”说,但历来由于孟子“心之官则思”这一说法影响巨大,加之汉字造字时往往将表示“思维”义的字都归于“心部”,故人们往往将“心主神明”等同于“心之官则思”,误认心脏为唯一的思维器官,而没有透彻理解“主”之含义,“心主神明”其实质是“心脏控制大脑”,是古人对心脑关系的一种阐释。本文从《说文·心部》及“囟”“思”“虑”“脑”等汉字分析入手,结合古代文献中对于“心脑关系”的论述,拟还原古人对这一问题的实际认识。
2023年11期 v.44;No.387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志翘;
当前美国科学家再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心脏对于大脑具有控制功能,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了数千年前我国古人就提出的“心主神明”说,但历来由于孟子“心之官则思”这一说法影响巨大,加之汉字造字时往往将表示“思维”义的字都归于“心部”,故人们往往将“心主神明”等同于“心之官则思”,误认心脏为唯一的思维器官,而没有透彻理解“主”之含义,“心主神明”其实质是“心脏控制大脑”,是古人对心脑关系的一种阐释。本文从《说文·心部》及“囟”“思”“虑”“脑”等汉字分析入手,结合古代文献中对于“心脑关系”的论述,拟还原古人对这一问题的实际认识。
2023年11期 v.44;No.387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巴多;张智瑜;
长期以来,因存世量少、记载欠详,万历版一直是众多藏文《甘珠尔》版本中存疑最多的版本,其刻板究竟是否为重新刊刻、42函的续藏是否为《丹珠尔》等情况,一直因缺少实物证据或原始文献记载而众说纷纭。从对波兰藏万历版孤本、万历版《大明皇帝御制勅谕》等一手文献的重新梳理中,可以清晰得知,万历版《甘珠尔》并非重新刊刻,而是奉万历皇帝之命,以永乐版的木刻版印造而成,印刷时以黑墨代替朱墨。新刻的万历版42函续藏,补充的是一些经常念诵的经品,包括《甘珠尔》中的《吉祥真实明经》《延寿无量佛经》等部分经品,以及许多藏族高僧大德著作,如八思巴的《长寿佛赞》、宗喀巴的《释迦牟尼佛赞》《缘起赞》,而并无万历版《丹珠尔》。故万历版可称为永乐版之增补重印版。万历版及其续藏是明代朝廷和皇帝对藏传佛教的重视态度的直接体现,更是藏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增补后的藏汉大藏经合璧并行,形成了汉藏显密经典的大圆满,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宗教价值。
2023年11期 v.44;No.387 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0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巴多;张智瑜;
长期以来,因存世量少、记载欠详,万历版一直是众多藏文《甘珠尔》版本中存疑最多的版本,其刻板究竟是否为重新刊刻、42函的续藏是否为《丹珠尔》等情况,一直因缺少实物证据或原始文献记载而众说纷纭。从对波兰藏万历版孤本、万历版《大明皇帝御制勅谕》等一手文献的重新梳理中,可以清晰得知,万历版《甘珠尔》并非重新刊刻,而是奉万历皇帝之命,以永乐版的木刻版印造而成,印刷时以黑墨代替朱墨。新刻的万历版42函续藏,补充的是一些经常念诵的经品,包括《甘珠尔》中的《吉祥真实明经》《延寿无量佛经》等部分经品,以及许多藏族高僧大德著作,如八思巴的《长寿佛赞》、宗喀巴的《释迦牟尼佛赞》《缘起赞》,而并无万历版《丹珠尔》。故万历版可称为永乐版之增补重印版。万历版及其续藏是明代朝廷和皇帝对藏传佛教的重视态度的直接体现,更是藏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增补后的藏汉大藏经合璧并行,形成了汉藏显密经典的大圆满,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宗教价值。
2023年11期 v.44;No.387 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0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菊;
汉藏羌彝走廊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是多民族生存、迁徙、交往的重要区域,区域内诸多民族的大量文化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存。其中,走廊内多民族的同源共祖神话是积淀着多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直观的叙事文本。走廊内的诸多民族的同源共祖神话体现出:多民族对同根共源的认同,多民族对区域共生的认同,多民族对文化区分的尊重;同时,结合大量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挖掘和提炼出汉藏羌彝走廊多民族自古以来便存在的且以神话形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彰显和传扬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特点。
2023年11期 v.44;No.387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121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菊;
汉藏羌彝走廊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是多民族生存、迁徙、交往的重要区域,区域内诸多民族的大量文化也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存。其中,走廊内多民族的同源共祖神话是积淀着多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直观的叙事文本。走廊内的诸多民族的同源共祖神话体现出:多民族对同根共源的认同,多民族对区域共生的认同,多民族对文化区分的尊重;同时,结合大量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挖掘和提炼出汉藏羌彝走廊多民族自古以来便存在的且以神话形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彰显和传扬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特点。
2023年11期 v.44;No.387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6K] [下载次数:121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昌盛;
量能课税原则要求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或者经济负担能力来判定其应当缴纳税额的多少,是衡量税收公平与否的主要标准。理论上,平等牺牲理念是最恰当的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但因其无法准确衡量边际效用和牺牲程度而无法直接适用;纳税人的所得、财产以及消费可以直接表征或者间接推估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或者经济负担能力,因而是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重要指标。税收公平原则是法学理论中公平原则在税法中的体现,是税法基本原则中的一般原则,而量能课税原则是税法特有的基本原则,该原则适用于税收立法(包括税法解释)、执法、司法等税法运行的全过程,且可以适用于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和增值税等间接税。
2023年11期 v.44;No.387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8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昌盛;
量能课税原则要求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或者经济负担能力来判定其应当缴纳税额的多少,是衡量税收公平与否的主要标准。理论上,平等牺牲理念是最恰当的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但因其无法准确衡量边际效用和牺牲程度而无法直接适用;纳税人的所得、财产以及消费可以直接表征或者间接推估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或者经济负担能力,因而是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重要指标。税收公平原则是法学理论中公平原则在税法中的体现,是税法基本原则中的一般原则,而量能课税原则是税法特有的基本原则,该原则适用于税收立法(包括税法解释)、执法、司法等税法运行的全过程,且可以适用于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和增值税等间接税。
2023年11期 v.44;No.387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8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薛铁成;
“帮信罪”与诈骗罪竞合前罪优先适用的结论,面临论证前提是否可靠、论据是否详实、因果论证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的质疑。虽然理论界对法条竞合的种类存在一定的分歧,但从法条竞合的各种特殊关系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立法上的竞合和评价上的竞合。“帮信罪”与诈骗罪是法条竞合,不仅具有可靠的前提、详实的论据,而且论据与结论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刑法第287条之二第1款,是认定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一般性规定的特别规定,两者是包容性重合关系;刑法第287条之二第3款,解决了同一网络帮助行为“帮信罪”与诈骗罪不同定性造成的罪刑不均衡问题,与《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契合。在适用这一规定的过程中不能唯重罪定罪量刑,需要依据相关规定综合判断。
2023年11期 v.44;No.387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07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薛铁成;
“帮信罪”与诈骗罪竞合前罪优先适用的结论,面临论证前提是否可靠、论据是否详实、因果论证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的质疑。虽然理论界对法条竞合的种类存在一定的分歧,但从法条竞合的各种特殊关系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立法上的竞合和评价上的竞合。“帮信罪”与诈骗罪是法条竞合,不仅具有可靠的前提、详实的论据,而且论据与结论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刑法第287条之二第1款,是认定电信网络诈骗共同犯罪一般性规定的特别规定,两者是包容性重合关系;刑法第287条之二第3款,解决了同一网络帮助行为“帮信罪”与诈骗罪不同定性造成的罪刑不均衡问题,与《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条契合。在适用这一规定的过程中不能唯重罪定罪量刑,需要依据相关规定综合判断。
2023年11期 v.44;No.387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07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曹阳;
随着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数字产品与服务等相关领域税收受到较严峻挑战。既有规则的多重局限在新形势下暴露无遗。这促使全球各主要辖区和各大国际组织行动起来,通过相关税改方案的实践探索,探寻相关规则的完善之道,其中较典型者如OECD支柱一、数字服务税、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第12B条等路径,其在有效应对上述局限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互鉴互补。在统合与调适相关路径时,需从相应原则理念革新、对接与适用,规则制定多层次与本地化相结合,处理好单边、双边与多边措施间关系及未来发展大势,形成良性税改进路,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促使相关规则更加完善。
2023年11期 v.44;No.387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曹阳;
随着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数字产品与服务等相关领域税收受到较严峻挑战。既有规则的多重局限在新形势下暴露无遗。这促使全球各主要辖区和各大国际组织行动起来,通过相关税改方案的实践探索,探寻相关规则的完善之道,其中较典型者如OECD支柱一、数字服务税、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第12B条等路径,其在有效应对上述局限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互鉴互补。在统合与调适相关路径时,需从相应原则理念革新、对接与适用,规则制定多层次与本地化相结合,处理好单边、双边与多边措施间关系及未来发展大势,形成良性税改进路,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促使相关规则更加完善。
2023年11期 v.44;No.387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4K] [下载次数:39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钱峰;侯省亮;倪志良;
文章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地方引资竞争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的引资行为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作用效果随引资水平的不同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体现为资金流入水平较低时抑制、较高时促进的特征,不同引资压力下差异化的地方竞争策略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机制分析表明,引资竞争能够通过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方式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要围绕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引资策略,避免过度竞争引起社会总体福利的损失,同时还应严格把控引资项目的质量,依靠技术引进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地区经济高发展质量的目标。
2023年11期 v.44;No.387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4K]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钱峰;侯省亮;倪志良;
文章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地方引资竞争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的引资行为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但作用效果随引资水平的不同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体现为资金流入水平较低时抑制、较高时促进的特征,不同引资压力下差异化的地方竞争策略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机制分析表明,引资竞争能够通过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方式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要围绕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引资策略,避免过度竞争引起社会总体福利的损失,同时还应严格把控引资项目的质量,依靠技术引进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地区经济高发展质量的目标。
2023年11期 v.44;No.387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4K]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文余源;刘洋;
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蕴含的“增长”与“公平”要义紧密相关。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和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的提升均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推动效应,但数字排斥等现象的存在致使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并未对经济包容性增长产生影响。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其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会因规模效应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创新创业能力异质性。经济增长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渠道。
2023年11期 v.44;No.387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6K] [下载次数:122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文余源;刘洋;
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蕴含的“增长”与“公平”要义紧密相关。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和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的提升均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正向推动效应,但数字排斥等现象的存在致使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并未对经济包容性增长产生影响。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其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会因规模效应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创新创业能力异质性。经济增长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渠道。
2023年11期 v.44;No.387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6K] [下载次数:122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庆君;陈蓉;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NDDF方法构建企业能源环境效率指标,研究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关系,并从企业家精神配置视角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承担的环境规制性政策负担越重,其能源环境效率越低。机制分析表明,生产性企业家精神配置与环境规制性政策负担相互替代,能够弱化环境规制性政策负担抑制企业能源环境效率的作用,而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配置则显著强化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权更集中的国有企业,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环境规制性政策负担对企业能源环境效率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本文的结论为提高企业能源环境绩效,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11期 v.44;No.387 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5K] [下载次数:7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庆君;陈蓉;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NDDF方法构建企业能源环境效率指标,研究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关系,并从企业家精神配置视角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承担的环境规制性政策负担越重,其能源环境效率越低。机制分析表明,生产性企业家精神配置与环境规制性政策负担相互替代,能够弱化环境规制性政策负担抑制企业能源环境效率的作用,而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配置则显著强化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权更集中的国有企业,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环境规制性政策负担对企业能源环境效率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本文的结论为提高企业能源环境绩效,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11期 v.44;No.387 10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5K] [下载次数:77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晋;温虎;
基于静态职业选择模型和前景理论,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从收入视角和行为视角对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剖析。利用GEM数据库和EM-DAT数据库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了个体创业行为;(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的影响过程,包含心理感知的中介效应,通过提升机会感知和降低风险感知,促进个体创业行为;(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收入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特征。本文基于研究结论,从创业宣传、政策落实、产业创新以及信心构建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3年11期 v.44;No.387 115-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1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晋;温虎;
基于静态职业选择模型和前景理论,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从收入视角和行为视角对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剖析。利用GEM数据库和EM-DAT数据库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了个体创业行为;(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的影响过程,包含心理感知的中介效应,通过提升机会感知和降低风险感知,促进个体创业行为;(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收入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特征。本文基于研究结论,从创业宣传、政策落实、产业创新以及信心构建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23年11期 v.44;No.387 115-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1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斌;崔茉琳;
在元宇宙、ChatGPT4等技术的支持下,虚拟数字人呈现出更明显的“拟主体”特性,传播场景中的肉身也得以拥有更真切的感官体验,“他”以个人化、智能化与人性化的方式对个人的认知与行为产生极强的抑制或放大作用,引发主体的主观错觉并使其价值体认发生转向,而其在虚拟世界中的认知与实践对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建构一个包括多重主体的异质型行动者网络,从外向与内向两条途径,产业、规制与技术设计三个层面整合技术需求与社会需求,将技术的善治与人类的解放结合起来。
2023年11期 v.44;No.387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169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斌;崔茉琳;
在元宇宙、ChatGPT4等技术的支持下,虚拟数字人呈现出更明显的“拟主体”特性,传播场景中的肉身也得以拥有更真切的感官体验,“他”以个人化、智能化与人性化的方式对个人的认知与行为产生极强的抑制或放大作用,引发主体的主观错觉并使其价值体认发生转向,而其在虚拟世界中的认知与实践对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建构一个包括多重主体的异质型行动者网络,从外向与内向两条途径,产业、规制与技术设计三个层面整合技术需求与社会需求,将技术的善治与人类的解放结合起来。
2023年11期 v.44;No.387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169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谢林杉;唐小林;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思想分别从媒介内部和媒介之间两个方面给出了技术演化路径,表现出构建技术符号学的努力。从媒介内部演化来看,技术发展经历“玩具-镜子-艺术”三个阶段;从媒介间发展来看,技术演化遵循补偿性媒介和人性化趋势两大线路。技术即符号,通过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的符号学演绎得出:技术就是在“新奇”和“震惊经验”的刺激下,处于动态三元关系中的符号;媒介演进的补偿性和人性化趋势,实质上就是符号在元语言能力作用下的无限衍义。符号学对于广义符号文本的关注,使得技术研究更多地关照到符号环境,这是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研究初衷的回归,利用符号学方法演绎技术演化路径,也是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的延伸与发展。
2023年11期 v.44;No.387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林杉;唐小林;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思想分别从媒介内部和媒介之间两个方面给出了技术演化路径,表现出构建技术符号学的努力。从媒介内部演化来看,技术发展经历“玩具-镜子-艺术”三个阶段;从媒介间发展来看,技术演化遵循补偿性媒介和人性化趋势两大线路。技术即符号,通过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的符号学演绎得出:技术就是在“新奇”和“震惊经验”的刺激下,处于动态三元关系中的符号;媒介演进的补偿性和人性化趋势,实质上就是符号在元语言能力作用下的无限衍义。符号学对于广义符号文本的关注,使得技术研究更多地关照到符号环境,这是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研究初衷的回归,利用符号学方法演绎技术演化路径,也是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的延伸与发展。
2023年11期 v.44;No.387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国翼;刘海波;
在“故乡方言电影”中,主要人物生长于斯的“故乡”,成为电影叙事的主要场所,此地原生的某种方言,又是电影中主要人物使用的语言。故乡方言电影将“故乡”与“方言”两个视听符号叠加交融,形成“想象的能指”,在观众无意识层面唤起儿时生活的幻境,激起寻根乡恋的心念。在此时空构架中,诸多影片独创个性鲜明的符号系统,将人生情愫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内蕴其中,用奇特的故事情节、生活场景、人物关系交融的镜像编码,演绎主人公支撑生存意义构架的情愫寻缘或错位的亲子情感叙事,展现出陌生化的艺术个性,令观众沉浸于亲情乡恋的意境里,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情感烙印”。同时,此类影片还展露了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疏离的缺憾,以及用人生情愫克制现代性偏颇,助力于乡村振兴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意向。文章基于电影符号学原理,提出并界定了“故乡方言电影”的概念及其文化价值。
2023年11期 v.44;No.387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5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国翼;刘海波;
在“故乡方言电影”中,主要人物生长于斯的“故乡”,成为电影叙事的主要场所,此地原生的某种方言,又是电影中主要人物使用的语言。故乡方言电影将“故乡”与“方言”两个视听符号叠加交融,形成“想象的能指”,在观众无意识层面唤起儿时生活的幻境,激起寻根乡恋的心念。在此时空构架中,诸多影片独创个性鲜明的符号系统,将人生情愫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内蕴其中,用奇特的故事情节、生活场景、人物关系交融的镜像编码,演绎主人公支撑生存意义构架的情愫寻缘或错位的亲子情感叙事,展现出陌生化的艺术个性,令观众沉浸于亲情乡恋的意境里,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情感烙印”。同时,此类影片还展露了城市化与传统文化疏离的缺憾,以及用人生情愫克制现代性偏颇,助力于乡村振兴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意向。文章基于电影符号学原理,提出并界定了“故乡方言电影”的概念及其文化价值。
2023年11期 v.44;No.387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52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真刚;杨艳;
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是有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甘溪侗寨合约食堂治理模式为分析对象,深入探讨了内生动力的表现形式、逻辑机理和激励机制等内容。基层社会内生动力体现在采取以基层群众自治为核心的多元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融入基层社会自治规范、基层治理体现群体文化认同的引导等方面。而梳理内生动力各要素的逻辑机理,表现在多元主体共治与基层群众自治耦合衔接,共同需求、共担责任、共享利益是治理内生动力源,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具有动态性等方面。激发内生动力产生治理效能,需要强化基层群众共生性受益群体意识、激发基层群众有效参与的可持续治理措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形成与有效运行。
2023年11期 v.44;No.387 17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106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真刚;杨艳;
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是有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甘溪侗寨合约食堂治理模式为分析对象,深入探讨了内生动力的表现形式、逻辑机理和激励机制等内容。基层社会内生动力体现在采取以基层群众自治为核心的多元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融入基层社会自治规范、基层治理体现群体文化认同的引导等方面。而梳理内生动力各要素的逻辑机理,表现在多元主体共治与基层群众自治耦合衔接,共同需求、共担责任、共享利益是治理内生动力源,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具有动态性等方面。激发内生动力产生治理效能,需要强化基层群众共生性受益群体意识、激发基层群众有效参与的可持续治理措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形成与有效运行。
2023年11期 v.44;No.387 17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106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滕超;张子玥;
促进落后乡村逆转发展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而政府、市场和乡村社会多方主体价值共创是实现这一逆转的关键机制。政府部门通过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水平、优化政策供给和调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来推动乡村治理。市场优化基础调节作用为涉农项目提供助力。此外,多样化的社会动员机制弥补了市场和小农户衔接不顺畅的环节。然而,虽然部分乡村实现了逆转发展,但是面向未来依然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包括公共产品供给不充足、农业合作社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带动效应不足、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等。针对这些风险问题,推进落后乡村逆转发展需要从机制构建上着力,包括完善公共政策供给调适机制、完善农业合作社经营机制、完善生态资源评估利用机制、完善青壮年人才就业机制、完善特色产业示范带动机制,从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2023年11期 v.44;No.387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滕超;张子玥;
促进落后乡村逆转发展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而政府、市场和乡村社会多方主体价值共创是实现这一逆转的关键机制。政府部门通过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水平、优化政策供给和调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来推动乡村治理。市场优化基础调节作用为涉农项目提供助力。此外,多样化的社会动员机制弥补了市场和小农户衔接不顺畅的环节。然而,虽然部分乡村实现了逆转发展,但是面向未来依然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包括公共产品供给不充足、农业合作社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带动效应不足、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等。针对这些风险问题,推进落后乡村逆转发展需要从机制构建上着力,包括完善公共政策供给调适机制、完善农业合作社经营机制、完善生态资源评估利用机制、完善青壮年人才就业机制、完善特色产业示范带动机制,从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2023年11期 v.44;No.387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文记;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剧烈变迁,乡村文化逐渐衰败,乡村社会严重失序。当前乡村振兴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振兴乡村文化,而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源自当地文化的知识,与乡村“天然共同体”是一致的。传统社会,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文化交互建构,而近代以来,二者又具双向消解关系。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性知识是发展乡村产业、培养乡村人才、保护乡村生态、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和保障,它与乡村文化振兴存在育民、富民、乐民等方面的价值关联。以地方性知识“内生性重构”乡村文化,能够促进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进而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年11期 v.44;No.387 186-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159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文记;
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剧烈变迁,乡村文化逐渐衰败,乡村社会严重失序。当前乡村振兴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振兴乡村文化,而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源自当地文化的知识,与乡村“天然共同体”是一致的。传统社会,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文化交互建构,而近代以来,二者又具双向消解关系。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性知识是发展乡村产业、培养乡村人才、保护乡村生态、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和保障,它与乡村文化振兴存在育民、富民、乐民等方面的价值关联。以地方性知识“内生性重构”乡村文化,能够促进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进而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年11期 v.44;No.387 186-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下载次数:159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莫家莉;华林;史仕新;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为国家治理边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边疆安全、推进边疆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为破解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的现实困境,分析档案治理理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需求和信息技术赋能社会参与档案资源建设等问题,并基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构建以价值理念共识为核心层、多元化主体参与为基础层、档案资源建设为支撑层、技术与制度支撑为保障层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模式,进而围绕形成共识、集体行动和约束行为的档案资源建设行为逻辑,构建动力机制、协同联动机制和制度规范机制,保障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推进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的转型升级,助力国家边疆治理现代化。
2023年11期 v.44;No.387 213-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莫家莉;华林;史仕新;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为国家治理边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边疆安全、推进边疆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为破解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的现实困境,分析档案治理理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需求和信息技术赋能社会参与档案资源建设等问题,并基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构建以价值理念共识为核心层、多元化主体参与为基础层、档案资源建设为支撑层、技术与制度支撑为保障层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模式,进而围绕形成共识、集体行动和约束行为的档案资源建设行为逻辑,构建动力机制、协同联动机制和制度规范机制,保障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推进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系统的转型升级,助力国家边疆治理现代化。
2023年11期 v.44;No.387 213-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曾瑞雪;赵成;何晓婷;
新兴风险的不断涌现对传统风险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从社会形态演进视角考察不同阶段的风险主题及治理,可为新兴风险治理提供历史线索。研究表明:一是人类的风险主题经历了生存风险、福利风险、新兴风险的转换,风险样态遵循了从单一型、多样型再到弥散型的演进,而社会系统在技术维、组织维、信息维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维度组合形态,形成不同的风险治理能力和模式。二是新兴风险的弥散型特征需要社会系统中信息维的高度发育,数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数字治理可能成为新兴风险治理的解决方案。三是新兴风险数字治理的发展路径应以“三步走”策略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融通到数字治理的模式。
2023年11期 v.44;No.387 22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63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曾瑞雪;赵成;何晓婷;
新兴风险的不断涌现对传统风险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从社会形态演进视角考察不同阶段的风险主题及治理,可为新兴风险治理提供历史线索。研究表明:一是人类的风险主题经历了生存风险、福利风险、新兴风险的转换,风险样态遵循了从单一型、多样型再到弥散型的演进,而社会系统在技术维、组织维、信息维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维度组合形态,形成不同的风险治理能力和模式。二是新兴风险的弥散型特征需要社会系统中信息维的高度发育,数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数字治理可能成为新兴风险治理的解决方案。三是新兴风险数字治理的发展路径应以“三步走”策略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融通到数字治理的模式。
2023年11期 v.44;No.387 22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63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梁超;杨武金;
思想文化是话语体系的灵魂,话语体系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建构与传播中国话语体系是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党中央政策理念的指引下,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成为国内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以近25年来CSS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话语体系的文献为样本,主要借助CiteSpace研究工具,从外部样态、内部特征与研究热点三个维度,对国内话语体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国内话语体系研究: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紧跟党政动态、时事热点,研究成果呈现出分化、扩展、创新的显著态势,但学科领域聚集单一、科研合作较为分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价值引领性与意识形态导向性,思想文化是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理论来源与重要内容,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与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宣传互为表里;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中国话语体系与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两大类。未来,需充分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注重中西比较研究;深化基础研究,重视话语体系建构的底层思维逻辑研究;重视加强协作研究,推动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2023年11期 v.44;No.387 230-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1K] [下载次数:107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梁超;杨武金;
思想文化是话语体系的灵魂,话语体系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建构与传播中国话语体系是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党中央政策理念的指引下,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成为国内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以近25年来CSS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话语体系的文献为样本,主要借助CiteSpace研究工具,从外部样态、内部特征与研究热点三个维度,对国内话语体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国内话语体系研究: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紧跟党政动态、时事热点,研究成果呈现出分化、扩展、创新的显著态势,但学科领域聚集单一、科研合作较为分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价值引领性与意识形态导向性,思想文化是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理论来源与重要内容,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与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宣传互为表里;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中国话语体系与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两大类。未来,需充分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注重中西比较研究;深化基础研究,重视话语体系建构的底层思维逻辑研究;重视加强协作研究,推动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2023年11期 v.44;No.387 230-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1K] [下载次数:107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