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民族学·人类学_灾难人类学

  • 民族传统知识与防灾减灾——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防灾减灾功能探讨

    李永祥;

    传统知识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与自然资源的传承和生态整体保护有关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信息资源,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科学无法提供的洞察力。各民族对于周边环境脆弱性和致灾因子及灾害的观察建立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之上,它能够有效地将收集到与危险、灾害相关的各种信息传播到社区的大多数成员之中,使成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采取行动,这就是传统知识的防灾减灾价值所在。

    2015年10期 v.36;No.29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536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寒湿地草原沙化灾害的自然人文肇因与应对机制——若尔盖辖曼牧民沙害防治的人类学考察

    汤芸;张原;

    作为非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一个典型,若尔盖高寒湿地草原沙化灾害的诱发肇因与生成机理极其特殊复杂,其防治逆转艰辛缓慢且易反复。基于对辖曼牧民的灾害感知与应对实践的人类学考察,文章从地方视角呈现了当地沙害的灾变过程以及沙害治理中本土经验智慧和地方能动参与的积极价值,指出将工程项目的治沙工作在地化为一种化解沙害的生活实践领域,当地应对沙害的社会机制建设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性。

    2015年10期 v.36;No.29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47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历史语境中“灾害”界定的流变

    闵祥鹏;

    灾害史是对历史时期灾害进行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其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深受现代灾害学影响。但在灾害学并未产生的古代,作为灾害史的研究基础——灾害史料却不可能按现代灾害学的方法进行记载。从甲骨文中"灾"、"害"的简明界定,到秦汉后正史记录"灾害"的相对规范化以及民间对"灾害"认知的随意性与多样性,可见历史时期以来的"灾害"一般遵循所处时代的认知标准,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及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灾害史研究虽需借助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却不能单纯以现代灾害学的概念标准来界定古代灾害,而应重回历史语境,遵循传统社会与人类发展的内在逻辑来审视历史时期灾害。

    2015年10期 v.36;No.29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67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民族学·人类学_民族文化

  • 全球化语境下彝族口传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研究

    陈顺强;苏连科;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意识淡薄,加之外来文化的渗透,使传统文化处于濒危状态,如何保护、传承发展值得人们深思。本文在全球化语境时代背景下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全新审视并运用文化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传统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和谐发展、共存等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主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彝族口传文化数字化传承保护基础理论及方法。

    2015年10期 v.36;No.29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民族文化性格的彝族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罗良伟;蔡波;郭凌;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到大众旅游这一"大熔炉"中,文化多样化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论文在用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分析民族文化性格,梳理民族文化旅游的本质后指出:在民族文化性格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适宜性,不同性格的民族文化应采取不同的文化旅游开发策略。分析表明:彝族文化属于内向型性格。作为结论,我们指出对呈内向型性格的彝族文化,不应采取全面深入的旅游开发策略,宜采取控制性开发,且以前台公共性文化及其载体为主,对后台隐秘性文化及其载体则需要重点保护、控制性开发。

    2015年10期 v.36;No.290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重读经典——文化视野下的《萨迦格言》再阐释

    德吉草;

    《萨迦格言》是藏族著名学者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撰写的藏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格言诗,开启了藏族作家作品中格言诗这一新流派,深刻影响了藏族文学创作。在《萨迦格言》中,作者通过新的文体和个性化的语言创新,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观察,传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沉思和人文关怀思想。本文通过文化的视觉,分析了文本中的"智愚之辨"背后的人文思想,彰显了一个知识精英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通过文学对社会问题的批评性观察,解读了作者隐匿在文本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和重构文化身份的理想。提出了《萨迦格言》不仅是藏族作家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一部代表作,而且也是藏族文化从英雄崇拜逐渐转向智慧崇拜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文学文本的观点。

    2015年10期 v.36;No.290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曾丽容;王启龙;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民间信仰表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坚持科学独立之精神,避免与学术无关因素的影响,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秉承传统治学方法的同时,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研究者的合作与对话将是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发展的方向。对中国学者而言,研究本国民间信仰虽有地缘优势,但是对其加以深层次分析将更难,因为这种研究不是对"他者"文化的解构,而是对自我的一个解剖,原有各种研究"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民族"的理论需要加以修正或补充。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真正地分析和了解自己,而不至于在他人宏大理论的"指引"下迷失自身发展的方向。

    2015年10期 v.36;No.290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70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民族学·人类学_民族语言

  •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以湘西民族文化为案例

    吴斐;杨永和;罗胜杰;

    全球化语境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重视文化的国际交流,努力让民族文化走出去。开放的湘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其译介效果关系到湘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由于共通性,湘西民族文化是可译的。民族文化译介和传播价值在于文化传承与发展,它将开辟一条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新路径。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这5个要素阐述了湘西民族文化译介模式的优化。希冀将湘西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在全球化时代求生存和发展。

    2015年10期 v.36;No.290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066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汝卡东巴文记录语言的能力考查

    钟耀萍;和树昆;

    能否完全记录语词是东巴文定性的一项重要依据。笔者以田野调查所得的经书为例,在改良学界惯用的穷尽式统计法的基础上,对汝卡东巴文记录语言的能力进行了考查,并结合其它证据,认为汝卡东巴文已经具备完全记录语词的能力。

    2015年10期 v.36;No.290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彝语北部方言语音对应规律研究——以喜德县和米易县为例

    兰正群;潘正云;

    喜德彝语和米易彝语都属于彝语北部方言,喜德彝语属于彝语北部方言的什扎土语,米易彝语属于北部方言的所地土语。喜德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米易县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辖县,位于攀枝花市北部,米易彝语是彝语所地土语的语言代表点。喜德彝语和米易彝语虽同属于彝语北部方言,但是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辅音、元音、声调进行对比,发现彝语土语间的语音对应整齐有规律。本文总结归纳了其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更加科学的认识彝语方言点,有助于更加便捷地学习和使用《彝文规范方案》。

    2015年10期 v.36;No.290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50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哲学·宗教_哲学

  • 休谟道德“功利”思想的再认识

    李蜀人;

    休谟的功利主义思想是在他研究真理问题提出的。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去研究真理,其原因就在于真理具有某种功利性(Utility)价值。同样的,人们去研究善也在于善具有某种功利性。这样,他就将功利主义思想同道德联系起来,形成了他独特的价值伦理学思想。因此,如果将休谟的功利思想仅仅理解为利己主义庸俗的伦理思想,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如果将其理解为单一的伦理方法,这种认识肯定也是不全面的。因为如果这样来理解休谟功利主义思想,我们就很难理解休谟对于后来西方伦理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2015年10期 v.36;No.290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的认知原理与道德原则

    唐代兴;

    环境软实力即环境能力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所发挥出来的柔性滋养与再生功能。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环境能力衰竭、环境软实力丧失。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就是通过对环境的作为和不作为之双重方式,使其重获滋养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再生功能。恢复环境能力、提升环境软实力,应接受层累原理、突变原理和边际效应原理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共互原则和惟生命原则。其具体的行动落实,就是既尊重自然、生命、事物的本性而不作为,又要在必要的作为中担负起对环境的维护责任。

    2015年10期 v.36;No.29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宗教_宗教

  • 萨迦派中观见管窥

    刘俊哲;

    藏传佛教各派无不有自己的中观见,而萨迦派的中观见建立在"成境为心"的基础上,属于如来藏"大中观"的范畴,主张的是本心体性空之空见和明空双运的"离边"之中道见,从而凸显出其中观见自身的特色。萨迦派强力回击其他教派对本派中观见的尖锐批评,以此挺立自己的中观见是最为优胜的究竟之义。

    2015年10期 v.36;No.290 66-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有部取果与果与瑜伽行派种现熏思想比较

    曹彦;

    佛教派别中对因果问题作了较系统阐述的是说一切有部和瑜伽行派。这两派是通过取果、与果以及种子、现行、熏习这两组概念来说明因对果的作用问题的。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瑜伽行派的种现熏的理论建构实际是借鉴了说一切有部的取果、与果的理论的。

    2015年10期 v.36;No.29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

  • 论开发商押地迟办土地证的违约赔偿

    杨遂全;赵薇;

    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第18条规定了迟办房产证的法定赔偿性违约金,"由于出卖人的原因,买受人在下列期限届满未能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或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对开发商迟办土地使用证的,一些法院将违约金压低数倍计算,而忽略了开发商抵押土地带给购房者的实际风险。在合同当事人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做出有利于弱势一方的调整,应将违约、风险防御性成本(类似担保公司收取的利润)的增加和强迫交易对购房者造成的三重损失纳入考量,而不能反其道行之。

    2015年10期 v.36;No.290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体母乳交易的民法学思考

    曹艳春;

    人体母乳是脱离人体的特殊物,因为承载着人伦属性及公共健康安全属性,不能与其他物一样,任凭权利人随意处置。人体母乳交易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存在较大争议。我国目前人体母乳交易还处于非正规、私下的无序状态中,卫生安全及产生的道德伦理问题都急需加以规范。应建立相关法律规则,明确权利主体处置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严格的人体母乳采集程序及建立由社区医院统一管理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人体母乳银行"。

    2015年10期 v.36;No.290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动续期

    苟正金;

    2007年,我国《物权法》虽然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创造性地作出了"自动续期"的规定,但并没有解决自动续期是否有偿、自动续期的次数和时间、自动续期期限届满后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归属以及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与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区别等诸多问题。现行法关涉"自动续期"的规定,用词模糊、含义较广,难以实际操作。遵循解释论范式,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应当无偿、以建筑物剩余使用寿命确定续期期限。

    2015年10期 v.36;No.290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1622 ] |[引用频次:86 ] |[阅读次数:0 ]
  • 证明责任分配之基础:诉讼主张的识别

    刘广林;

    尽管"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不能解决所有诉讼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但具有根本意义。诉讼过程中,独立主张一旦出现,证明责任就相应产生,既不会发生"转移",也不会产生"分割"。推定的根本作用在于免除当事人一方对被推定事实的证明,相对方负担证明责任是因其为反驳推定事实而提出独立主张。同一诉讼过程主要表现为"诉讼请求主张"、"抗辩主张",前者对应的风险负担是"败诉风险",后者对应的风险负担是"事实不被采纳"。这些问题的明晰对解决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双方或控辩双方证明责任的承担及法院的正确、快速裁判具有重要作用。

    2015年10期 v.36;No.290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_宏观经济

  •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住房价格波动

    邓翔;李双强;

    房地产同时具有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其需求也就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含:投机需求),本文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将心理预期量化,建立房地产价格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全国1999年1月至2011年6月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需求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性需求较消费性需求对房价波动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同时心理预期、购房首付款政策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指出合理地引导人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有利于稳定房价。

    2015年10期 v.36;No.290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67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新结构经济学下的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研究

    高天跃;

    贵州省在改革开放以后,区域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受历史因素、自然条件的影响,其经济发展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产业结构矛盾正是制约贵州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贵州省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就应根据其要素禀赋状况、比较优势筛选主导产业,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政府也要给予政策支持,完善市场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科技创新,以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方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015年10期 v.36;No.290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80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资源市场的优化配置——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视角

    李中秋;王朝明;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窘况愈益明显。现有养老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配置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本文通过对特征价格(Hedonic)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得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价格可以反映养老服务的质量和供需情况的结论,这一配置可以激励厂商增加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基于此结论,本文首先给出养老服务产品的特征价格函数的展开式,再设计了先把养老服务产品打包定价而后出售、以价格机制为依托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优化路径,期望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养老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困境。

    2015年10期 v.36;No.290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449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EA的四川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苏伟洲;王成璋;

    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的,一个地区或区域水资源能支撑起多大的社会经济规模就成为评价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选取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作为输入指标,选取加工产业生产总值、万元省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作为输出指标,建立数据包络(DEA)模型,并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2013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建议。

    2015年10期 v.36;No.290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42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基于创业板的实证研究

    蒋葵;焦阳;

    作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性和成长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性。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货币薪酬对公司成长性有正向影响,持股比例对公司成长性有显著负向影响,股权激励强度在适当的区间内对公司成长性有正向影响。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需要在高管固定薪酬基础上,加大高管薪酬中权益薪酬的比例,但同时需要尽量避免出现股权激励过高的"确定效应"。

    2015年10期 v.36;No.290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785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控制权和激励调节效应研究

    陈璇;淳伟德;

    环境保护是每个企业都会关注的问题,企业需要通过环境信息披露让利益相关者了解自己在环境责任方面所处的立场、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以此得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环境绩效(EP)和环境信息披露(EID)之间相关性在企业控制权和高管激励因素调节作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EP与EID显著正相关,环境信息的自愿披露理论得到了样本数据的支持;进一步区分了企业的控制权性质,发现国务院国资委控制的企业在自愿信息披露方面表现得不及其他国有企业和非政府部门控制的企业积极;如果总经理从上市公司领取薪酬,那么企业有较高自愿环境信息披露动力;高管持股并未显著影响企业自愿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2015年10期 v.36;No.290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1011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_西部经济

  •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赫哲族、仫佬族、塔塔尔族和阿昌族为例

    耿新;李俊杰;

    本文结合《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反复讨论,采用AHP法构建了由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接着,本文对4种不同类型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是科学和切实可行的。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支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的差别化政策。

    2015年10期 v.36;No.290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4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重点生态功能区民族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四川羌族四县为例

    秦美玉;吴建国;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指导下的民族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一套重点生态功能区民族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羌族地区进行实证,提出防灾减灾技术创新、外围政策与制度扶持、新型工业转型、第三产业增效等对策与建议,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方政府、相关利益群体,科学、合理地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实践工作提供依据。

    2015年10期 v.36;No.290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42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与传播_影视传播

  • 论移民文化与当代电视受众变迁——基于对“外地人”身份焦虑的思考

    彭华新;

    人口的"流动性"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人文景观。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和融入现代性社会的身份凭证,当前人口流动和社会迁徙的频度几乎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从而生产出新的城市文化形态——移民文化。电视受众的当代分析,无法回避这一文化形态。受众迁徙所带来的文化融合与对峙,不得不说是一种尴尬的媒介境遇。一方面,外来人口在迁徙后"遗失身份",地方电视正是这一身份焦虑的始作俑者,在电视镜像里,外来人口被普遍的"悲情化"和"妖魔化",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外来人口的数量累积、阶层上升、话语权也相应增加,电视转而又开始迎合外来人口的文化取向,为其"重拾身份"。两个既相悖又相依的社会过程,共存于我国现代都市与媒介文化之中。

    2015年10期 v.36;No.290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受众角度看《星光大道》节目的喜剧化策略

    童龙超;

    《星光大道》把节目办成一个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喜乐汇",各种喜剧艺术的形式融入歌唱真人秀之中,主持人也汇集多种喜剧才艺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基于受众的欢乐心理机制,《星光大道》的喜剧化策略获得了节目收视上的成功。

    2015年10期 v.36;No.290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与传播_新闻传播

  • 改革开放后川渝新闻传播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邱沛篁;

    改革开放后川渝新闻传播教育兴起和发展到2015年9月的今天,已经进入了第35个年头。总结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从办学规模上看,从数量上零的突破,由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到了质量上的不断提升。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新闻传播学等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与新闻传播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既能文又能武、既有较高新闻传播学理论素养、又有较强驾驭新闻传媒各种实际运作技巧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2015年10期 v.36;No.290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学”与“术”孰重:传统议题与当代新闻教育改革

    陆新蕾;

    新闻与传播之争、"学"与"术"孰重是新闻教育领域极具争议的两个传统议题。当新闻学者担忧传播学化的教育正在吞噬学子的新闻理想与业务能力之时,传播学者则抱怨由于师资多为新闻学出身,传播教育正被新闻学化和技能化。另一方面,虽然"学"与"术"的并重是新闻教育长久以来的理想,但实践中由于时间、精力与资源的限制,新闻教学始终在"学"与"术"的光谱两端不断往复式调整。面对传统问题与新的挑战,当今的新闻教育改革既不能自乱阵脚地随意删改经典课程或添加新专业,也不可能在不动传统经典课程的前提下仅仅增加新课程。总体性的新闻教育改革必须在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同时,尝试解决困扰新闻教育的传统问题。

    2015年10期 v.36;No.290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_抗战文学研究专题

  • 中国抗日战场文学论

    张中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具体分为东北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三个战场各具特色的文学,共同构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画卷。这一画卷证实历史、昭示世界、告诉后人:在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最先揭开序幕,最终战胜敌寇,中国是东方主战场,辉煌战绩不可埋没;抗战中有文学,文学有大建树,抗日战场文学血色苍茫不容抹煞,其重要地位亟需正视。

    2015年10期 v.36;No.290 162-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48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东方杂志》的对日态度及其抗战文艺

    屠毅力;

    从"九·一八"事变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东方杂志》的对日态度及其抗战文艺经历了几个阶段:"九·一八"事变至"一·二八"事变,《东方杂志》持"主战"立场,其"文艺栏"发表了大量反映东北抗战和上海战事的小说、戏剧,多以"撤退/抵抗"为主题,表达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反对;1933年至1935年实行"中日亲善政策"期间,杂志的对日态度一度摇摆不定,所载抗战小说数量锐减,所载文学主题也由对外转向对内,协助抗战的消极宣传;1936年"西安事变"后,《东方杂志》率先打出"抗战"旗帜,并在复刊后大力刊发抗战文艺,其主题可大致分为:一配合政府宣传抗战政策,二描写沦陷区民众的被压迫与反抗,常伴以汉奸题材,三表现战争中的小人物。

    2015年10期 v.36;No.290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东北沦陷区的“抗日文学”

    洪亮;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没有必要将是否具有"反抗性"作为判断沦陷区文学的唯一标准,相对于以往将许多产生于沦陷区的作品都归入"抗日文学"范畴的做法,这是一种认识的进步,但也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即根本否认在沦陷区会有产生"抗日文学"的可能性,这就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以东北沦陷区为例,通过分析李文光、金剑啸、梁山丁等作家的作品,可以发现它们不但的的确确流露出了抗日爱国的意识,而且有时还表现得相当直露。这些作品理应被归入"抗日文学"范畴。若将东北沦陷区的抗日文学与国统区、解放区的抗日文学相比较,会发现它在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

    2015年10期 v.36;No.290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政治

  • 论政府社会治理的“四民原则”——兼论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

    靳永翥;

    "四民原则"就是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应坚持"民本、民权、民生、民享"。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还存在诸如行政观念转变不足、治理目标偏差、公民参与不足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民为本、民生为重、赋权于民与民有所享是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价值导航,也是摆脱与改善我国地方政府现存治理困境所应秉承的理论原则。基于此原则,政府行为价值及结果应最大限度反映民众利益诉求、赋权于民,并最终实现民有所享的多元治理格局。而地方政府一系列制度创新举措也证明我国社会管理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2015年10期 v.36;No.290 18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政治理性及其场域:缘于基层依法自治的考察

    钱国君;

    相对于法律理性,最大公约数的政治理性对于实现基层依法自治更具前提性的价值。在国家和个体的双重维度上,这种政治理性至少涵括了法治为民、社会价值认同、公共生活意识和有序交往参与四个亟待完成的向度。而检省教化式的传统思路,沿承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脉络,还原应然的场域逻辑,是政治理性生成的必然理路。具体到基层依法自治视阈,这一理路展开的可行选择是:通过审慎创设和遵循自治制度伦理建构基层社会共同体。

    2015年10期 v.36;No.290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东地区与中国对难民问题治理的比较研究

    赵蜀蓉;

    难民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中东地区面临着复杂且形势严峻的"难民海啸",中国也遭遇了大规模"难民潮",难民保护和治理难度很大,严重影响地区稳定发展。难民问题复杂,牵涉较广,影响深远,需要国际社会和国家政策多层次、多领域协调合作、共同治理。对涌入中东地区和中国的难民现状、难民治理进行结构分析,并加以比较,从而提出双方治理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推动双方难民治理迈上新台阶。

    2015年10期 v.36;No.290 196-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18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能源博弈下的苏格兰公投及英国相关政策走向

    陈海燕;

    现实利益失衡引发的多方争端导致苏格兰采取公投的方式表达政治诉求,该事件的背后隐藏着联合王国各政党围绕地缘政治和各方权益展开的激烈"博弈",危机中更凸显能源的筹码作用。苏格兰是否独立,在于是否能实现民族利益的最大化。苏格兰民族党倚仗北海油田和境内非常规油气以及新能源的巨大优势力主独立,而半数以上的苏格兰人选择留在英国,一是基于"不独立将获得更多更大权力"的承诺,二是对于"富裕小国"的蓝图持有疑虑。后公投时期英国政府如何实现此前的放权承诺,2015年英国财年预算能否如愿刺激北海油田投资,有效提振经济,这些都将左右本年度的大选走向。可以认为,公投事件已为未来英国格局埋下伏笔,对相关政策的影响正逐步浮出水面。

    2015年10期 v.36;No.290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教育·心理

  • 科学主义的抵抑,人文主义的彰显——论描述心理学的基本特征

    王申连;郭本禹;

    描述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初创时期由布伦塔诺和狄尔泰共同开创的一门彰显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学科形态,表现出与追求科学主义精神的发生心理学或说明心理学截然相对的基本特征。它反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而坚持人文科学观,反对剥离社会文化情境的机械对象论而坚持寓于社会文化情境的生机对象论,反对实证主义导向的客观实验范式而坚持现象学或解释学导向的主观经验范式,反对方法中心论、元素论、因果决定论、主客二元论和价值中立论的理论观而坚持问题中心论、整体论、自由意志论、主客同一论和价值负荷论的理论观。描述心理学构成了科学心理学早期与自然科学心理学相对抗的强大力量,开辟了不同于科学主义的人文主义路线,在心理学史特别是人文科学心理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15年10期 v.36;No.290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4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道德心理学视角的道德内化研究述评

    范春林;

    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如何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内在品德,形成个体的道德人格,已成为德育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近20年来,道德内化的问题逐渐成为国内伦理学、道德发展心理学和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道德内化的含义、过程、心理机制、途径及促进策略等几个方面,较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思路。

    2015年10期 v.36;No.290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77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历史

  • 读《天国之秋》——兼论英国对华政策中的利益与道德

    张晶萍;

    《天国之秋》一书对英国对华政策从中立到干预再到重回中立的原因、过程与结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作者认为美国内战的爆发和英国驻华人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本文从世界体系、国家和个人层面对上述观点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并探讨英国对华政策中的利益与道德因素。

    2015年10期 v.36;No.290 218-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下载次数:15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米哈伊尔·普塞洛斯《编年史》中的“帝王批判”研究

    赵法欣;

    米哈伊尔·普塞洛斯的《编年史》细致描绘了从瓦西里二世至米哈伊尔七世共14位拜占廷帝王的生平,是我们研究11世纪拜占廷帝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份历史资料。作者站在批判的角度,解读书中帝王的各种行为,从公共领域的作为,到私人空间的揭秘,既有生活细节的评议,又有性格特征的分析;通过解析普塞洛斯的"帝王批判",我们可以从中领略这位拜占廷史家的政治理念,进而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认识中世纪欧洲知识分子的思想世界。

    2015年10期 v.36;No.290 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献学

  • 清至民国四川地区民间流行的《日用时行杂字》述略

    王建军;

    《日用时行杂字》是四川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重要启蒙读物,除识字教育外,还有思想道德的灌输和知识技能的传授。文章介绍了《日用时行杂字》的内容、体例及版本的流变,并详细罗列《日用时行杂字》传世的各种版本,最后论述《日用时行杂字》在语言文字、民俗文化上的价值。

    2015年10期 v.36;No.290 23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阮谌《三礼图》辑佚本补正考

    乔辉;赵学清;

    东汉阮谌撰作《三礼图》,史志目录多载,为后世文献屡次征引,是影响力较大的一部礼图著作。其作今亡佚,阮谌图作世传有清人王谟、黄奭、马国翰辑佚本,然辑佚本相异之处甚多,笔者藉以相关文献对相异之处进行略考,以补正辑佚本失实之处。

    2015年10期 v.36;No.290 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本期导读

    <正>关注理论热点突出民族特色2015.10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学·人类学本期灾难人类学栏目,闵祥鹏研究员《历史语境中"灾害"界定的流变》一文,运用丰富的史料记录了"灾害"在甲骨文、正史以及民间三种语境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文章强调,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同一时期不同人群对于灾害的认识存在很大偏差,故当前灾害史研究应重回历史语境,遵循传统社会与人类发展的内在

    2015年10期 v.36;No.290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启事

    <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常设有民族学人类学、文学、哲学、宗教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栏目,并适时推出贴近学术前沿的焦点、热点问题的相关专题特色栏目。为了把本刊各栏目办得更好,全面提高本刊的学术质量,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本刊诚请国内外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广大专家、学者不吝赐稿。来稿请详细注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作者所在地、邮编、联系电话,并请将文章标题和作者姓名翻译为英文。

    2015年10期 v.36;No.290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