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笑春;孙海龙;
来自专门学科知识的版权观念,逐渐突破专业性边界,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实践中被频繁讨论的一种创作和生产原则,甚至成为一种价值尺度。那么,大众媒介提供的“中介场”是如何为这一过程提供建构机制的?通过对《人民日报》70年来有关“版权”议题的报道文本分析,发现“版权观念”的建构逻辑大体由社会情境、观念诉求、现实挑战、典型行动四个范畴构成。范畴的编码参考点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映射出“版权观念”变迁的四个不同阶段。范畴的互动促成相关议程主旨和偏向,从而牵引“版权观念”扩散与传播的变迁路径,形成了媒介在不同语境中催化版权术语培养成为生活理念的建构机制。
2023年05期 v.44;No.381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106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锋;仲建琴;
西部县级融媒体是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拱卫意识形态安全,服务、引导群众的全媒体实践,也是嵌入西部基层治理、创新多民族共治、助推西部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抓手和重要战略步骤。2018年以来,西部融媒体建设稳步推进,当前已达成基本覆盖的建设目标,正在进入持续深化的拐点期。面对这一重大且复杂的国家工程,如何进一步“建强用好”,使其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目前还面临规划缺失、路径依赖、资源博弈、机制不畅等结构性困局和现实困惑。求解这一难题,不能囿于传统媒体思维、国家标准及东、中部地区实践为我们所提供的现实参照系,须超越前述框限,回归西部现状,将其置放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视野下加以观照,总结成效、省思问题,锚定其历史方位、现实基础,以厘清可供调用的资源,矫正路径创新的经验坐标,实现路径再造。未来须着力促进国家政策、地方治理和基层媒体这三层生态圈的深度耦合,在多元治理情境的叠层嵌合中逐步形塑西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西部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
2023年05期 v.44;No.381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4K] [下载次数:70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明德;邝岩;
大数据算法建构了网络舆情的认知场景,为多元主体的网络舆情认知带来挑战。本文从认知传播学视角出发,以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舆情治理为现实依据展开研究,发现认知主体的网络舆情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舆情态势误判、媒体的片面化新闻呈现、公众的偏激情绪表达和群体极化,而技术环境的缺陷和主体认知结构的局限性则是偏差生成的影响因素。网络舆情认知偏差的纠正是多个相关主体的协同过程,政府要结合数据与情境,提高数据分析和舆情决策水平;媒体应追求客观报道,拓展符合认知规律的传播手段;公众应提升自身认知水平,以理性心态面对大数据舆情环境。
2023年05期 v.44;No.381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1K] [下载次数:2385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郭旭东;
借鉴城市传播研究的“城市”观,“网红目的地”的概念含义可做“语境”“内容”“媒介”三种划分。作为语境的“网红目的地”为游客的传播活动和游览行为提供物质支撑,同时它也介入并影响游客的行为方式;作为内容的“网红目的地”将空间景观抽象化为移动媒体平台上的媒介再现,空间设计者和游客均可参与其内容生产过程;作为媒介的“网红目的地”在象征性和物质性两个层面,为游客与空间景观、游客与空间设计者及其他游客的互动提供中介,是游客活动空间的关系枢纽。对“网红目的地”概念含义的阐释,有助于研究者、空间设计者和游客全面把握这一当代城市文化现象的丰富内涵。
2023年05期 v.44;No.381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3K] [下载次数:147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