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倩;任保平;
国家数字化转型能力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为基本支撑,以人的数字化转型为关键内容,以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为关键路径,推进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对推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科学合理的国家数字化转型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发现我国数字化转型能力空间布局尚待优化,部分省区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数字化转型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以通过提高数字化创新能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健全数字化转型基本保障与加强数字化战略落实等基本路径提升我国数字化转型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024年04期 v.45;No.392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雄浪;王诗语;
本文基于新型人口红利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以及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调节效应表明,人口流动有利于增强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空间溢出效应表明,人口高质量发展对地理距离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生了虹吸效应;城市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更有利于从人口高质量发展中获益;人口流动在工资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城市中则有相反作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
2024年04期 v.45;No.392 9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7K] [下载次数:165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靳丽;李克强;
文章立足金融市场化、金融国际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强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筛选2013-2022年30个省份数据,以熵值法测度金融强国建设水平,并结合多重方法,解析金融强国建设水平区域差距和时空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金融强国建设水平表现出攀升态势,且呈现出“东部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特征。相较于金融市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金融国际化指数增长速度有待提升。金融强国建设水平整体区域差距表现出不断减小态势;区域间差距是金融强国建设水平整体区域差距的最主要来源。2018年之后金融强国建设水平表现出显著时空收敛特点,且收敛速度较快。由此,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制、推动金融业国际协作、制定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此加速金融强国建设进程。
2024年04期 v.45;No.392 10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1K] [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明伟;
在科技型新创企业积极推进高端颠覆性创新的进程中,数字中国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切入点,基于我国2012-202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科技型新创企业高端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显著推进科技型新创企业高端颠覆性创新质效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促进作用依然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证实,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通过促进创新要素配置、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两种方式,推动科技型新创企业高端颠覆性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非国有、高技术型、吸收能力强及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型新创企业高端颠覆性创新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据此,应强化数字中国战略关键作用、发挥创新要素配置作用,营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以提高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政策效果。
2024年04期 v.45;No.392 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98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