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维福;任碧云;
本文通过测度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指数,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结果在替换变量和改变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能成立,并且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金融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机制。其次,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在财政支持、城镇化水平和地区分布的不同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最后,采用空间模型,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3年03期 v.44;No.379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911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笪远瑶;罗丹;
本文利用2011-2019年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着重探究结构红利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会通过释放产业结构红利和人力资本结构红利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中西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更显著影响;在城市特质差异上,数字经济发展在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城市、一二三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表现出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强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推动数字经济繁荣,释放经济结构红利,进而促进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期 v.44;No.379 10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3755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李云龙;
民族地区乡村既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阵地,又是关系民生、稳定的关键领域。在民族地区乡村,金融依托产业支持居民脱贫增收已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面临市场开发较为滞后、局部信用环境亟需优化、城乡要素流动不畅、风险补偿机制欠完善等问题,对深化金融服务形成困扰。本文利用定量分析发现,金融对乡村居民增收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四川民族地区金融支持乡村发展的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为此,结合民族地区实际,从健全政策框架、完善扶持措施、创新金融服务、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及政策建议。
2023年03期 v.44;No.379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29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侯普光;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管理者对于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分析对象,实证检验管理者能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和机制。实证结果发现,企业管理者能力越强,则能够显著驱动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升,上述结论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处理后依旧保持不变;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管理者能力越强,能够对非国有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产生显著裨益;机制检验显示,企业管理者能力越强,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增强研发投入强度并实现企业内部预期的改善,这些变化都能够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充足动力。特别地,企业管理者能力的影响能够突破特定企业的边界,进而向外部企业产生积极影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和驱动力。
2023年03期 v.44;No.379 12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544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