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4 12 v.45 10-19
从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2020年度一般项目“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BMZ081)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Abstract):

以教育水平、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为主要发展指标,利用近三次(2000、2010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重点分析了过去20年我国百万以上人口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总体结果表明,我国各民族呈现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而言,各民族未上过学的人口比率大幅下降,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明显提高,整体受教育水平有所提升;各民族的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职业结构更加合理,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呈现出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和服务经济的明显转型趋势,这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的现代化以及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地位。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优化、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教育在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驱动作用。因此,根据区域发展差异与特征,采取精准的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这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KeyWords): 教育水平;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0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3-10-29(01).

[4]宋健.人口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5]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口普查条例.[EB/OL].(2010-05-28)[ 2023-05-06].http:/ / www.gov.cn / flfg / 2010-05 / 28 / content_1615601.htm.

[6]马戎.中国各族群之间的结构性差异[J].社会科学战线,2003(4).

[7]耿新,熊彬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结构变化与政策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8).

[8]徐世英,李京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及分布的新态势——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解析[J].人口与经济,2023(3).

[9]段成荣,闵欣伟.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跨省人口流动的变化趋势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

[10]孟大虎,欧阳任飞,孙永强.教育扩展对提升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基于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民族研究,2017(3).

[11]王洪川,胡鞍钢.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趋势与路径选择——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21(11).

[12]马戎.民族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任超,陈玥.重庆市人力资源素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受教育水平的实证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3).

[14]汤冲.我国第一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及展望——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农业展望,2012(4).

[15]韩民青.第二产业革命:从工业化到新工业化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路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16]田大洲,童丽丽,刘小玲.我国区域职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4(2).

[17]马戎.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变迁与跨地域流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初步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18]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4).

[19]邹平.云南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6(11).

[20]周虹,陈时见.文化共享理念下跨境民族教育提升方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

[21]范婷婷.东北人口较少民族社区教育的发展与比较——以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4).

[22]孙佳,程娜.分工理论的演进发展及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启示[J].求是学刊,2012(4).

[23]孙正.流转税改革促进了产业结构演进升级吗?——基于“营改增”视角的PVAR模型分析[J].财经研究,2017(2).

[24]蒙昱竹,余梅,赵庆.我国沿边省区发展质量评价与提升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22(1).

[25]晏月平,徐岗程.云南边境地区人口与经济耦合协调变迁研究(2000~2020)[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

[26]王正伟.回族: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J].市场经济研究,1998(5).

[27]王春荣,朴今海.朝鲜族赴韩跨国流动及其经济适应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3(4).

[28]朴美兰.东北跨境朝鲜族职业结构变迁研究[J].东疆学刊,2018(2).

[29]吴良平.新疆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结构差异及其问题研究——基于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分析[J].西北人口,2017(2).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33;C924.25

引用信息:

[1]高承海,王超,孟松.从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12):10-19.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2020年度一般项目“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BMZ081)阶段性成果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