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4, v.46 97-107
国家高新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集聚与创新的双重视角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促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20JZD012)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国家高新区是现阶段系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政策基础和关键政策抓手,探究其能否以及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基于集聚与创新双重视角的分析框架,以国家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包括2006-2018年中国147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借助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高新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建设有效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该效果具有时间滞后性和边际递增性。(2)国家高新区建设通过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两条途径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发展。(3)该效果存在异质性。从城市属性看,中西部城市的促进效果相比东部城市更显著;从高新区属性看,高政策强度高新区的促进效果相比低政策强度高新区更好。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

[2]胡洪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J].经济学家,2023(12).

[3]李政,廖晓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逻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6).

[4]石建勋,徐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24(1).

[5]王珏,王荣基.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1).

[6]韩文龙,张瑞生,赵峰.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6).

[7]刘伟.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J].经济研究,2024(3).

[8]方敏,杨虎涛.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及其形成发展[J].经济研究,2024(3).

[9]张辉,唐琦.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方向及着力点[J].学习与探索,2024(1).

[10]刘瑞明,赵仁杰.国家高新区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J].管理世界,2015(8).

[11]袁航,朱承亮.国家高新区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8(8).

[12]王鹏,吴思霖,李彦.国家高新区的设立能否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4).

[13]王巧,佘硕,曾婧婧.国家高新区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与效果识别——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2).

[14]胡哲力,顾乃华.高新区建设与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1).

[15]孙龙,雷良海,李娜.国家级高新区比经开区更能促进地区创新发展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管理评论,2023(5).

[16]熊波,金丽雯.国家高新区提高了城市创新力吗[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4).

[17]李婉红,刘芳,刘天森.国家高新区提升了城市创新效率吗?——基于空间集聚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J].管理评论,2022(5).

[18]李兆辰,程文银,刘生龙,等.国家高新区、创新合作与创新质量基于双元创新合作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4(1).

[19]张嘉望,李博阳,彭晖.国家高新区“以集群促发展”政策是否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兼论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结构的技术互补效应[J].经济学家,2023(11).

[20]谢子远.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4(5).

[21]GLAESER E L,KALLAL H D,SCHEINKMAN J A,et al.Growth in c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6).

[22]POR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London:Macmillan,1990.

[23]WU M,LIU C,HUANG J.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China.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2021(4).

[24]YE K,LI Y,WU P,et al.Competitive strategy,development zone policy and firm growth: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Plos one,2023(10).

[25]ACKAH C G,OSET R D,KUSI B A.Special economic zone dynamics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24(6).

[26]FRICK S A,RODRIGUEZ-POSE A.Ar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emerging countries a catalyst for the growth of surrounding area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journal,2019(2).

[27]蔡庆丰,陈熠辉,林海涵.开发区层级与域内企业创新:激励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基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对比研究[J].金融研究,2021(5).

[28]汪文生,徐天舒.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J].经济经纬,2020(6).

[29]万长松,徐志源,柴亚杰.新质生产力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

[30]杨红瑞,郑林昌.中国新质生产力区域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新势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10).

[31]季书涵,朱英明,张鑫.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6(6).

[32]冯烽,崔琳昊.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影响与机制[J].城市问题,2023(10).

[33]寇宗来,刘学悦.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R].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7.

[34]刘冲,沙学康,张妍.交错双重差分:处理效应异质性与估计方法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9).

[35]CALLAWAY B,SANT’ANNA P H C.Difference-in-differences with multiple time periods.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21(22).

[36]SUN L Y,ABRAHAM S.Estimating dynamic treatment effects in event studies with heterogeneous treatment effects.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21(2).

[37]DE CHAISEMARTIN C,D’HAULTFOEUILLE X.Two-way fixed effects estimators with heterogeneous treatment effec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20(9).

[38]BORUSYAK K,JARAVEL X,SPIESS J.Revisiting event-study designs:robust and efficient estimation.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24,rdae007.

[39]孙亚男,刘燕伟,傅念豪,等.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增长模式、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J].财经研究,2024(6).

[40]袁晓玲,郭一霖,王恒旭.中国城市发展质量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J].人文地理,2022(6).

[41]谭静,张建华.国家高新区推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吗?——基于277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9).

[42]刘秉镰,孙鹏博.开发区“以升促建”如何影响城市碳生产率[J].世界经济,2023(2).

[43]彭丹,高波.开发区设立能减少企业非效率投资吗?[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F127

引用信息:

[1]袁晓玲,王恒旭.国家高新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集聚与创新的双重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46(04):97-107.

基金信息: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促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20JZD012)阶段性成果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