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叙事逻辑
吴光芸;周芷馨;在中国特色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东西部协作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之策。通过构建东西部协作的“叙事结构—叙事要素—叙事机理”分析框架,观照东西部协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叙事逻辑。研究发现,基于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东西部协作呈现出由“援助-受助”到“结对-伙伴”的叙事角色变迁,这一进程推动了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部协作以“府际协作的叙事生产”“产业协作的叙事行动”和“人文协作的叙事描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形塑了政策场域内部“理性认知基础-情感流动支撑-身份认同共识”的叙事逻辑链条。经由中华民族主体性建构、集体性情感桥接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耦合效应,东西部协作构筑了“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整合结构。面向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导向和发展要求,需巩固和增强民族地区在东西部协作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完善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东西部协作机制,基于增进共同性的国家认同构筑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抗战仪式图像叙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薛念文;曹文楷;抗战仪式图像叙事是“图像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以抗战仪式图像叙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图像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需求,也深刻反映了大众群体认知的视觉倾向、当代文化传播的视觉转向以及叙事媒介的数字化转型等时代特征。抗战仪式图像叙事的阐明与诠释有利于唤醒集体记忆、激发情感共鸣、增进理解认同,进而在构建视觉表征、进行视觉说服、达成视觉动员的过程中实现凝聚、动员和导向的多重价值。在“图像时代”以抗战仪式图像叙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符号共意、意义共构、信仰共铸为进路,以构建视觉符号体系、搭建视觉修辞框架、激活询唤机制运作为策略,激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与政治认同,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程志杰;杨慧民;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教育是将抽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相关理论化为具象元素进行教育的方法,能有效促成共同体意识和具象化共融互赋,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从理论出场来看,其生发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依循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认知惯习、回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需要。在价值意涵方面展现出智媒时代认知赋能、意象叠加育化增值、育人格局方法充盈等功能。教育实践中,可通过故事化、修辞化的理论叙展,视觉化、形象化的场景布设,影像化、生活化的网络表达,互嵌化、多元化的实践浸润,构建课堂、场景、网络与实践协同的立体育人格局,最终为提升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效性提供方法创新与实践参考。
革命文物的价值主题挖掘与评估标准构建——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竺迪;曹永康;革命文物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主题,构建科学的价值评估标准,能够推进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开展。以上海革命文物为研究对象,依托革命文物档案资料、专家问卷与访谈资料,结合多类型文献资料,运用文本挖掘与主题模型方法,提炼上海革命文物的十类核心价值主题;基于核心价值主题,构建上海革命文物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价值评估指标权重,明确价值评估方法。这一研究基于目前革命文物认定工作中的难点,建立基于价值主题的革命文物评估标准,为革命文物的认定、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
乡村运营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分析
卢甜;刘志军;通过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4年间636篇关于中国乡村运营与乡村经营的CSSCI来源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GIS技术生成研究地点分布图进行研究发现:国内乡村运营研究自起步以来呈增长趋势,2019年达到峰值后略有回落;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较多但分散,主要集中在北京等东部地区,且东部省份的研究热度远高于中西部。研究主题围绕乡村运营路径,涵盖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统一经营等手段,运营主体逐步由家庭农场和小农户转向规模化经营,经营绩效成为评估的重要指标。当前研究缺乏对政府调控和市场竞争的深入讨论,未来应加强跨学科合作,突破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局限,归类乡村运营的不同模式与阶段,厘清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逻辑,为乡村运营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发展与安全:乡村民宿投资风险识别与防范的逻辑与机制
何成军;黄涛;乡村民宿投资是一项系统性生产经营活动,对乡村的“人—地—业—文”系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乡村民宿投资天生具有风险性,投资失败会引发产权纠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失业、制度破坏等一系列影响乡村安全的问题。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乡村民宿投资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框架,并对西南地区8家乡村民宿投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乡村民宿投资行为是乡村系统关系催生的产物,天生受到投资主体有限理性认知和环境影响,容易滋生决策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产品特色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这些风险在投资周期内存在演变的差异性,需要从克服投资主体有限理性、投资环境内外复杂性、投资对象周期性等方面建构防范机制。
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的法理基础及制度完善
刘宗胜;何威;高质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赖于公共信用信息的利用与共享流通。在共享过程中,何为共享、能否共享、共享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共享等基础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显著。对此,应厘清共享与公开、开放的法律属性,确立以公共管理机构的信义义务为前提、自然人主体知情为条件的共享基准;明晰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范围,按照信息承载法益大小、信用关联度、内容敏感度及被非法处理后的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与不予共享三级,并配套差异化共享规则;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共享质效、改进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方式、建设纵横联通的公共信用信息网,发挥信用信息可携带权促进共享的积极效用。
刑诉法修改“证据章”的渐进式完善路径
王彪;汪海燕;现行《刑事诉讼法》“证据章”存在条文比例不协调、内容不完整以及价值取向单一等问题。《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宜对“证据章”进行渐进式完善。在对“证据章”进行修改时除了应当考虑证据法基本原理,还应当考虑我国的程序法背景和制度运作环境。渐进式完善路径的总体要求是,“证据章”的内容应当以证据法原理为指引和方向,能够解释和指引司法实践,并为未来的制度发展留下相应的空间。从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司法解释和司法改革在刑事证据法的发展完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证据章”的完善应当处理好与司法解释的关系,并及时回应司法改革的相关要求。
期刊荣誉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收录期刊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四川省社科学术期刊名刊
四川省品牌期刊
学报信息
通知公告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微信公众号
访问量统计
今日访问量: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