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欢迎来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欢迎来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欢迎来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2025年03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的理论研究

李静;叶家璨;

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深层次和根基性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作为对共同实体的主观反映,呈现出从“共知”“共情”“共思”“共忆”到“共育”的多维递进逻辑,分别涉及认识论、情感论、本体论、历史论、目标论层面的学理考察,并需要结合新时代背景赋予实践意义。这一心理系统以共知为起点,通过情感共鸣、思维趋同和历史记忆的交互作用,最终在共育维度外化为行为导向,形成内外贯通、相辅相成的动态发展路径,此“五共”心理系统既凝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动因,又贯通现实动机与实践动力,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深层心理支撑。

2025 年 03 期 v.4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问题研究”(24&ZD196)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2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从学科互融、学术衔接到话语自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的多维探索

张铁军;周福盛;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课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通过多维探索,提出从学科互融到话语自塑的系统路径,以期为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首先,通过学科互融,整合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构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根基;其次,通过学术衔接,强调贯通历史与社会、政策与实践、国际经验与本土智慧的重要性,深化理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最后,通过话语自塑,提出构建自主话语体系的策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国际传播力与话语权。研究认为,通过学科的多元融合、学术的全面衔接和话语的自主创新,可以构建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在国际上发挥广泛影响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球民族事务的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025 年 03 期 v.46 ;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RQ0175)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推进机制及路径

唐剑;李竺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各有其本质要求、功能范畴与适用维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二者以“两个结合”的科学理论为发展引领,形成了“六位一体”的协同逻辑框架,即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富共利共享的基础,民主政治高度完善是中华民族共建共议共策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创共兴共荣的纽带,社会和谐稳定是中华民族共治共惠共担的保障,生态永续发展格局是中华民族共护共守共存的取向,党建引领是五大系统协同推进的战略支柱。立足六大维度,进一步优化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协同推进路径,促进彼此共生共存、同向同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2025 年 03 期 v.46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川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协同推进机制研究”(24XMZ009); 西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团队培育项目“西南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协同推进机制研究”(2024GTT-TD14)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2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民族文化

陆疆口岸文化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估——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乌仁图雅;

口岸文化有助于强化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在处理毗邻国家间争端和冲突时发挥“软实力”作用。在借鉴霍夫斯坦德国家文化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口岸”等因素,以个体文化思维、个体文化判断、个体文化情感和个体文化行为等指标作为微观维度,以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资源、文化环境和文化交流等指标作为宏观维度,构建中俄边境地区“口岸文化”模型,从而将以往定性的“口岸文化”研究转化为可定量评估、可复制推广的口岸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中俄边境地区口岸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各口岸宏观文化环境指标得分较高,但侧重角度有异;个体的综合素质水平高,具备促进口岸文化发展的能力;个体的民族文化认同能力较强,具有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基于中俄边境地区口岸文化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口岸文化发展应从提高战略高度与增强政治互信出发,夯实文化“兴边、活边、固边、睦邻”;做好“特”字文章,完善发展机制,营造口岸文化发展生态。

2025 年 03 期 v.46 ;
[下载次数: 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效评估、关键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

蒋秀芳;钟洁;

研究整合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理论、社区参与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以及民族“三交”理论,构建综合性模型,可以更好地探究旅游促进民族“三交”的成效和影响机制。对川西民族地区和湖南张家界居民的抽样调查发现旅游在促进民族“三交”方面成效显著,且与居民收入提升正相关,但存在收入达到饱和点后效应减弱的趋势。旅游对目的地社区产生显性和隐性社会文化影响,因此居民对此表现出审慎态度。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深度、社区参与程度以及社会资本积累程度是影响旅游促进民族“三交”成效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或通过社会资本积累间接影响旅游促进民族“三交”成效。

2025 年 03 期 v.4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19BMZ126); 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项目“旅游促进西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现路径研究”(纵20230008); 藏羌彝文化研究院重点项目“藏羌彝走廊旅游新质生产力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机理效应与优化方略研究”(ZQY2024ZX03)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寻“待客之道”:入境旅游满意度的组态分析

林泽宇;林善浪;

基于旅游体验场景理论,影响国际游客在中国城市旅游体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是多重的,且存在复杂的交互效应。以我国首批开放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2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爬取TikTok平台上相关城市的短视频文本数据,运用文本分析法、定性比较分析法(NCA与QCA),深入剖析了物理、社会、社会象征和自然四个维度下各因素对国际游客满意度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不存在单一的必要条件能够单独决定国际游客的高满意度,而是多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通过组态分析,识别出五种典型的组态路径,经过归纳可以分为自然感受主导型、景点观赏主导型和社会体验主导型三种。研究结论揭示了国际游客旅行体验满意度背后的复杂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借鉴和理论价值。

2025 年 03 期 v.46 ;
[下载次数: 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法学

刑事证据推理的智能化发展

李作;

刑事证据推理是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推理活动。传统刑事证据推理的主流方法有论证方法、故事方法和概率方法,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据推理的应用未超出上述三种主流推理方法的范畴,但改变了证据推理的机制和形式外观。智能化刑事证据推理以案例库为基础、大数据建模为程式、算力作为驱动来完成案件事实的建构,从而在时间上缩短了推理的长度,在空间上扩展了推理的广度。智能化刑事证据推理的应用机理“底色”是统计学,流程是基于社会知识库的证据分析和归纳,推理结果具有似真性。接受人工智能进行刑事证据推理输出的结果需要从认识论角度重新阐释事实认定的基础,在证据到事实的进阶过程中加入理据,做到证据推理过程的透明性和证据推理结果的可验证性。同时,还需持续提升人工智能的技术水平,以最大程度实现案件事实的确证。

2025 年 03 期 v.4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23&ZD169)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据权益质押的利益衡量与制度实现

杨斌;

数据作为一种新型权益在确权、交易、定价等方面尚未形成通说理论和规范体系,致使《民法典》质权规则的适用存在法律漏洞,影响了质押行为法律效果的确定性。应确立安全、公平、效率、发展的价值目标,在促进交易实现、平衡各方利益、明晰保障责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权人利益的保护。数据权益质押宜适用权利质押相关规则,质押标的限于财产性、可转让性权益且符合数据合规性要求。质权的设定应遵循公示公信原则,按照登记生效主义设定,且设定后应限制出质人处置设质权益。质权的行使应综合考量成本、场景、市场等因素合理确定价值,且不能影响数据的安全性。出质期间,出质人、质权人等均负有妥善保全数据权益财产价值的义务。

2025 年 03 期 v.46 ; 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大语言模型法律治理效果评估研究”(2024NA17)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期刊荣誉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收录期刊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A)

四川省社科学术期刊名刊

四川省品牌期刊

学报信息

主管单位: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16号
邮政编码:61004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3926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71/C

通知公告

下载中心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573,612
今日访问量:0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